图说:查琼芳在武汉金银潭医院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昨天,第66篇“查医生日记”如约和大家见面,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1月24日除夕夜,她随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发。今天,她要回家了!在她的行李里,有来自金银潭医院的珍贵礼物。这份证书上写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充分展现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感念您的特殊贡献,特授予您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荣誉职工’称号”。
被称为“日记女神”的她写日记初衷是“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可写着写着,查琼芳发现日记可以缓解精神压力,让她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在这个充满压抑和暖意的季节里,我用正能量写我周围的人和事,让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爱心和善意、以及工作的艰辛。”在她看来,尽管援鄂医疗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抗疫的任务远没有结束,回到上海后,还有更大的仗要打。
初到武汉
“武汉的医疗设施比上海要简陋,而当地的医护人员已经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支撑了整整一个月。因为没有白大褂,所以我们无论男女,都穿上了护士服。各种各样的身材都套进比较修身的护士服里面,显得有点滑稽。”刚刚到武汉的日子里,查琼芳记录着逆行者们的艰辛与不易。
她记忆里有位“五床的病人”,那是她值的一个夜班。凌晨6时许,病人的情况开始恶化,医疗队员赶紧输血、输血小板、输冷沉淀,调整药物,在家属能接受范围内的治疗都用上了。不幸的是,病人在清晨7时30分还是离世了。查琼芳打电话通知家属时,电话那头的大男人哭了。“他想见病人最后一面,留下手机做个念想。”查琼芳很想安慰他,但那时任何话语都显得那么无力,只好匆匆挂上电话。
图说:查琼芳(右三)与同组队员合影 。
感受温暖
“下午2点醒来,‘投喂’时间到了。群里呼唤,喜茶到了,这个在上海要排队很久才能买到的‘网红’茶饮现在天天‘投喂’我们,后面还有费列罗巧克力、面巾纸、一次性浴巾套装,还有给女同胞准备的面膜……”查琼芳的文字里,也记录着武汉人民的关心和友谊。
有一对夫妻同时住进了金银潭医院的北三病区。丈夫病情稍轻,妻子病情较重,2月14日那天,丈夫来到妻子病房,用巧克力和苹果做道具,请上海医疗队的护士为他们留下了隔离病房的合影。“让我感动的是他俩紧握的双手,这才是真正的相濡以沫。”查琼芳说,“丈夫病愈出院后,留下了我们病房的手机号码,时刻关心着妻子的恢复情况,也为我们发来了感谢信。”
感恩收获
查琼芳说,从最初对危重症病人诊治时的忐忑,到后面工作中的自信,她经历了一个痛苦迷茫而又奋起的过程。前三周危重症患者的高死亡率曾让她怀疑自己的医疗技术,后阶段病人初步好转和出院的喜悦又让她重拾自信,自己在不断的挫折和学习中成长。
“援鄂的日子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在疫情中的凝聚作用,感受到了专家教授勇挑重担的无畏精神,感受到了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的支持和爱护,更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英雄和善良以及武汉医务人员的艰辛。”查琼芳如是说。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