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环同济“四史”联组学习以史鉴今 探索环同济总产值五年翻一番目标实现路径

环同济“四史”联组学习以史鉴今 探索环同济总产值五年翻一番目标实现路径飞入寻常百姓家

市政厅 2020-06-08 08:55:0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孙云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孙云)作为总产值在全国排名前三的高校产业集聚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19年实现总产值460亿元,如何实现五年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在昨天举行的环同济“四史”学习教育推进会暨同济大学&四平路街道联组学习会上,“环同济人”济济一堂,讲好环同济发展史,探索实现路径。大家的集思广益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社区与校区联动的“环同济”将出现升级版,一个面向未来生活和产业的原型街区将从NICE2035社区放大延伸,将赤峰路打造成为一条由人工智能、现代设计等来实现产业赋能的上海创新策源地。

图说:环同济“四史”联组学习以史鉴今,探索环同济总产值五年翻一番目标实现路径 孙云/摄

四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乔兴刚在昨天的发言中介绍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同济大学优势学科知识外溢形成的产业集群化的经济活动圈,其崛起最早来源于同济人在赤峰路上自然形成的“现代设计一条街”。但是,在近40年过去后的今天,这个全球最大的设计产业集聚区已经不能再仅仅依靠现代设计一条腿走路,来实现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倍速增长了。

在联组学习会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一针见血地说:“如果仅仅靠最初的设计费来堆积,那就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两倍的空间,两倍的人和两倍的市场需求才可能实现。”这么苛刻的条件显然很难实现,那么,应该寻找怎样的途径呢?娄永琪举了一个身边的案例,“设计一款螺丝刀充其量只能赚几万元,但是,把这个螺丝刀卖好了,可以赚2个亿”,生动说明了设计与产业的结合以及人工智能为产业赋能的巨大潜力。

今年,环同济提出总产出突破500亿元的“小目标”,为此,四平路街道正在进行赤峰路、国康路升级改造等社区提升,通过功能重塑、形象提升、业态调整、智能嵌入,将赤峰路打造成“人工智能+设计”为主的人工智能现实体验之地和设计与技术相驱动的文化汇聚之地。

在四平路街道的居民区里,校区和社区的联动催生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的雏形,并吸引阿斯顿·马丁在这里开设英国本土外的首个设计工作室,昨天的联组学习会透露,这里又将迎来海尔实验室,成为“三区融合”内涵提升的又一硕果。

乔兴刚在畅谈“四史”学习体会时说到,“四史”并非是简单历史接续,而是大时间段与小时间段包含交错,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时间段中,总能找寻到属于这座城市、这个地区的坐标位置,而对于四平地区和同济大学来说,这就是环同济史。环同济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四平社区则是创新创业者实践的“社区实验场”。2005年11月以来,四平路街道已先后四次和同济大学23个部门(学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目前街校双方累计开展合作项目300余项。尤其是近几年,街校双方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共建为切入点,在设计与社区的深度融合中,社区居民、创业者、大学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社区的烟火气与各类创新元素互融共生。在昨天的会上,上海同济科技园杨浦基地委员会正式揭牌,“众创赢造、筑梦四平”环同济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招募同步启动。

近40年的环同济发展史是四平社区改革开放史的一个缩影。今后,四平路街道将紧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用好同济大学优秀师资,推动学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园区,与同济大学一道激发传承初心使命的澎湃动能,全力打造好环同济升级版,全力建设好“睦邻家园、精品四平”,共同画出“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的最大“同心圆”。

编辑:赵菊玲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