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企业该有的底色是什么?
近日,链家荣膺“2021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共享价值贡献奖」”。由果推因,我们或可从中窥见一二。
公益担当,多维链接社区美好
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其美好关乎着一座城市的幸福感。
“社区的最大诉求是服务居民,而链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扎根社区,服务者与门店是我们天然的公益资源,所以能很好的与社区诉求相匹配。”链家COO王拥群表示。
譬如,依托链家创新的“城市补给站”门店定位,多维履责,让公益就近就便。
据上海链家对外发布的《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链家门店提供的十大便民服务,包括应急打印/复印、应急雨具、询路指引等累计服务人次均突破20万;携手新华书店共打造200多家“城市书房”,累计借阅达1,461次;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时长达36,729小时,走进377个社区举办抗疫活动1,525场;收集来自社区居民的爱心捐赠图书共7,926本,送往甘肃山区小学。
同时,今年正值建党百年,上海链家党委组织了100场“百年百场共读经典”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受到党员和居民的欢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链家对社会层面的关注也在不断加深,通过聚焦社会议题,将公益项目持续拓宽。“针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难题,我们推出手机公益课堂活动,今年已经举办了63场,帮助700多位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对于链家践行社会责任的底色,王拥群进一步解释道:“我们让公益像毛细血管一样融入城市,站在社区和居民思维上提升他们的生活幸福感,从而营造‘美好城市、美好社区、美好邻里、美好公益’的氛围。”
而此次获奖,也表明上海链家将企业优势与社会责任实现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有价值、可持续、有温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道不孤,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让做公益成为具有“使命感、责任感、价值观”三个关键词的内部文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链家先天的公益基因和长久以来养成的公益习惯,为公益推进培育了良好的土壤。
在上海链家,提倡每个经纪人每年抽出36小时投身公益。事实上,近年来链家招聘了大量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年轻经纪人,这些年轻人对公益的热情超乎想象。“我们希望这些年轻人来到链家不仅收获事业上的成功,还能收获精神上的富足。”
王拥群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11月底,2021年参与公益活动的经纪人达123,521人次,公益服务时长192,727小时,累计服务人数201,357人次。在这一过程中,链家用身体力行带动很多人自发参与公益,也让更多人得到了帮助。
而另一边,任何一项公益的推进都离不开对服务提供者的保障。为加强内部公益基因,以善促善,链家用多项举措做员工强有力的后盾。截至11月底,仅上海链家格林互助就累计救助484人次,累计救助金额416万余元。
“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大行善、扬善的步伐和力度,努力营造与城市‘共生共融’的生态环境,继续延伸社区服务的边界,创造更美好的社区生活。”
在王拥群看来,新时代的企业责任,是兴业报国的担当和心怀善行、回报社会的责任。如《基业长青》书中所描述的:“没有几家高瞻远瞩的公司一开始就拥有伟大的构想,但一定要有价值观和超越赚钱的使命感。”
或许对链家来说,心中始终有这样一个理想和使命感:链家是时代的受益者,理应用坚持践行社会责任去回馈这个时代,以助力社会向好向美发展。
当然,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在时代的召唤面前,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希望链家能保持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底色,走得更好更远!
✎
新民网出于传递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