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文化演艺生活迎来全方位的活力回归。
从火爆至频频上热搜的演唱会,到抢手至需提前一周预约的展览,再到吸引各地剧迷粉丝打飞的、赶高铁,拖着行李箱来“度周末”的演艺市场。上演文化演艺生活的复苏,让人们重拾日常生活的艺术美好,也成为文艺爱好者的潮流风向标,更是许多年轻一代喜欢上海、留在上海的理由。
图说:在上海,处处都是“文艺好风景”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复兴大地” 响起“春之号角”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今年率先吹响艺术集结号的是走过了逾一甲子的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为力推新人新作的国际音乐平台,“上海之春”新人新作占比超过40%。开幕演出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融合音、诗、画、歌、舞、诵等多元的艺术形式,缓缓铺开复苏的画卷;闭幕演出《海上之声 人民之城》则以合唱音乐会的形式,为全市各行业、各领域爱唱歌的人提供舞台,让他们放声高歌。
图说: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图说:合唱音乐会《海上之声 人民之城》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紧随其后,法国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作为近三年来首位登台上海的海外艺术家,为申城观众带来了他在中国的首场独奏音乐会。之后,受邀担任上海交响乐团2023—2024乐季驻团艺术家的他频频现身沪上,奉上精彩演奏,他说:“上海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这里有很棒的观众。”
图说:卡普松(左)受邀担任上交2023-2024乐季驻团艺术家
足不出“沪” 欣赏世界一流
世界“艺术指针”拨到“上海时间”,全球一流演出井喷般回归,当属金秋如期而至的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相比往年,“超长待机”“艺术浓度超标”的艺术节汇聚中外演出项目逾70台。全球故交新知聚首申城,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率世界级“艺术航母”马林斯基剧院驶入上海港湾,奉上全新制作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这是完整版世界首演。
图说: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艺术节期间,乐迷、舞迷、剧迷每日陷在“今晚哪场不容错过”的甜蜜烦恼中, 位于一江之隔的两大地标级剧场——上海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仅一个周末就有五台风格迥异的音乐舞蹈演出,有俄罗斯钢琴家马祖耶夫长达5小时的“钢琴马拉松”,美国芭蕾舞剧院“上海限定”现代舞精粹《舞夜星辰》等。
图说:马祖耶夫的“钢琴马拉松”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图说:现代舞精粹《舞夜星辰》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人气爆棚 共享“博物馆奇妙”
比演艺市场的蓬勃更早的是美术馆和博物馆的“人气爆棚”。年初,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以98天、超过42万人次的观展纪录成为今年首个现象级展览。
图说: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与此同时,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纷纷开启跨界融合模式。在东一美术馆“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展览期间,上海交响乐团将晚高峰音乐会搬到现场,上演主题为《四季的裂变》的演出,让观众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和波提切利来一场“春”的约会。而今年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交响诗篇《丝路颂》,乐曲灵感源自彩绘陶胡人俑、青花帆船图花口盘等上博馆藏文物。
图说:交响诗篇《丝路颂》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书香上海 处处“文艺好风景”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上海作家孙甘露凭《千里江山图》成为继王安忆、金宇澄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上海作家。8月16日,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展览中心揭幕。与此同时,各区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成为分会场,浓郁书香,溢满申城。
图说: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遍布城市的分会场,本身就具备网红打卡点的气质。读者在禁不住自发规划出一条条书籍阅读路线的同时,也共读城市建筑的City Walk路线。“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就如此自然地跃入读者的脑海。手里有书,路旁有树,眼里有路,心中有数——书香上海,共读城市,让知识也能在每个人心里开花、发芽。
上海还有各类读书会、亲子读本俱乐部、马拉松阅读活动……即便书展结束,“淘书乐”旧书市集在秋天后依然成为苏州河畔的好去处。在苏州河畔淘书,也会令人想起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旧书市集。旧书市集迎来了不少外地书迷,他们颇识货,看中的都是“宝藏书、稀缺书、断版书、签名本”……知识在这里交换,书本也在这里获得新生。
图说:“淘书乐”旧书市集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2023年,街头巷尾、商场广场,处处都是不期而遇的“文艺好风景”,也是每个平凡日子的幸福源泉。(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