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去了!”在上海有这么一群退休阿姨,她们身姿挺拔、气质非凡,每次跳舞前都要梳头、化妆,穿上专门的舞蹈服,仪式感满满,因为她们跳的是芭蕾。近日,她们刚刚结束了一周两次在天目西路街道的公益性课程,新的一年将在本市交通路1511号的新教室,开启全新的舞蹈之路。
图说:阿姨芭蕾队 新民晚报记者 陈炅玮 摄(下同)
要学就要学专业
领衔这支“阿姨芭蕾队”的是65岁的吉静,大家叫她“吉吉老师”。她是55岁退休后才开始学习芭蕾,参加了英皇芭蕾专业的培训,并且在62岁时通过了中极考核。当时,她的同班同学最大的是35岁,能和小自己几十岁的同学一起顺利毕业,吉静凭借的是一腔热爱和努力:“我想,既然决定要学芭蕾,就不要抱着玩玩的心态,就要系统、专业地学好。”
儿时的吉静曾学过一年芭蕾,跟着老师学跳《白毛女》,开启了她的“芭蕾梦”。但成年后的吉静一直没有机会继续芭蕾之路,直至退休,才有机会圆这个小小的梦想。跟着专业老师学成基本功,她就发挥余热,在街道义务教有兴趣的退休阿姨们学芭蕾,练舞房的镜子、服装也是她自掏腰包置办,逐渐成了邻里间出名的“吉吉老师”。
吉静坦言,她原本的退休计划,分为三个时间段,55到65岁学芭蕾,65岁到75岁到处旅游,75岁之后就居家养老,弹弹钢琴,看看电视。不过今年65岁的她,还不打算退出芭蕾舞台。她笑着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这些跟着我学芭蕾的老朋友们还需要我,我也还想接着跳,跳到跳不动的那天为止吧。”
退休不只是带娃
每周两次的芭蕾课,65岁的陈吉良已经在这里学了5年,可以说是“吉吉老师”班上的优秀学员。每一个动作,她都仔细打磨,训练到位。连对阿姨们来说相当考验体力的训练——用腿夹着纸平移练习的舞步,陈吉良也是一步不落。她自豪地说:“练了5年芭蕾,我感觉自己的体力、体态、形象都有很大的变化,人很挺拔,气质很好,还学会了化妆和穿搭,再加上有自己的爱好,很有精气神,走出去一点也不像65岁的人。”
陈吉良的芭蕾追梦路也不是一马平川,“家人一开始也有反对”。两年多前,陈吉良的孙子出生,家人希望她帮忙带孩子。即便短期中断了上课,她也一直参加吉静的线上直播课程。她说:“退休后,我参加过很多类型的老年人艺术班、合唱团,最后才找到了芭蕾这个最为热爱的项目。芭蕾给我带来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家里人都看得到,也都为我自豪。”所以,现在每周一、周二陈吉良来练舞,儿子和老伴主动承担起照顾孙子的任务,让她可以全心全意追求自己喜欢的艺术。
芭蕾是一种气质
叶虹是吉静芭蕾班上年纪最大的学员,今年69岁。她年轻时在单位参加过很多次汇报演出,大家夸她是个“舞蹈好苗子”,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专业学习。退休后,她寻寻觅觅最终找到了吉静的芭蕾舞课程:“练了我才感到,芭蕾似乎是各种舞蹈的基础,把芭蕾的基本功练好,你才能控制好自己的形体,才能对舞蹈融会贯通。”
不过,对于老年初学者,芭蕾的门槛也更高一些——对力量、柔韧性的要求更高,最重要的是练习基本功的过程更加枯燥。“有些舞蹈,学个一两周就可以先排个节目,或者在排舞的过程中来训练,但芭蕾的基本功就是很枯燥的几个标准动作,重复再重复。”这是叶虹初学芭蕾时最大的挑战。怎样战胜这份枯燥?除了凭借一腔热爱,吉静的课程安排也给了她莫大的帮助——每堂课搭配合适的衣服和妆造,还将基本动作编排成一组,配上《我的祖国》等音乐,练习起来仿佛在学一支优美的舞蹈。叶虹练过合唱,练过朝鲜舞,最后决定深耕芭蕾,因为在她心里芭蕾是一种气质,“它展现了人体的力量之美,代表了对美的追求,象征着一种健康的、挺拔的、优雅的正能量”。她也要像吉静一样“跳到不能跳为止”,因为她觉得“只要还在跳,人就不会老”。(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记者手记| “不会跟不上”
芭蕾这种要求童子功的舞蹈类型,对于柔韧度和力量并不占优势的老年人来说有点难,但采访中,无论是经历过专业训练的吉静,还是刚刚入门的阿姨们,在面对“退休后再开始学芭蕾,身体条件会不会跟不上”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都是“完全不会”。
从她们上课的样子就能知道为什么“完全不会”。课堂上,有的阿姨腿脚不好,膝盖上绑着护膝,舞步却是一步不落;有的阿姨气喘吁吁,嘴上说着“老师要么我先休息一会儿”,结果听到音乐响起又加入了队伍;除了“吉吉老师”,大部分阿姨还不会“立足尖”,但她们如同刚开始学习芭蕾的孩子一样努力踮起脚,努力接近标准姿势。仔细观察阿姨们的样貌,和同龄人相比面色红润、身姿挺拔,小腿和胳膊上也能依稀看到健美的肌肉线条,这些都是她们挑战自我的“勋章”。
客观上讲,这些上海阿姨的身体条件当然不如年轻的芭蕾学习者,但跟着她们上完一堂芭蕾课就会知道,“不会跟不上”并不是嘴上逞强,而是热爱和坚持凝聚的一句口号。在她们心里,世上无难事,只要够热爱。(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