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东方IC
潘高峰/文
昨天,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百年诞辰。
邓老曾为中国核事业隐姓埋名28年,半辈子默默无闻,一生无怨无悔。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他和同事们顶着压力,造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
他曾说,“做好了这件事情,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也值得!”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的勇气、志气与骨气。
邓老的故事昭示我们,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没有任何人会把事关战略的核心技术拱手相让。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最终要靠自己。
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俗来讲,就是要把国之重器握于自己手中。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每个中国人都必须有一致的答案。
何谓国之重器?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所拥有的具有战略意义和决定性作用的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
而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不仅成为制约国家发展的瓶颈,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只有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围堵和封锁,我们才能筑牢科技防线,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明: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
要做到这一切绝非易事。我们要充分汲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的“八个坚持”的经验,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交付的五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同时,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优良传统,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此次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之际,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也迎来新一轮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作出创造性贡献成为提名和评审的重要原则。这必将发挥出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以此为新的起点,用奋斗去摘取科技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