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60岁《白毛女》青春依旧,上芭携“传家宝”今晚登台国家大剧院

60岁《白毛女》青春依旧,上芭携“传家宝”今晚登台国家大剧院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前幕后 2024-08-16 11:24:2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渊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芭蕾舞团“传家宝”——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迎来60周年庆典演出首场。今晚,作为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参演剧目,该剧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并拉开全国巡演序幕。

图说:《白毛女》剧照 (下同)

此次演出,85岁高龄的指挥家陈燮阳将再次登台,执棒中国电影乐团和中国广播合唱团演绎那熟悉的旋律。这也是1989年复排以来,芭蕾舞剧《白毛女》首次在北京配备现场伴奏、独唱、合唱的演出。

今晚演出,挑大梁的几乎都是上芭年轻一代,剧中饰演“王大春”“白毛女”的许靖昆、郭文槿都是00后。他们“接棒”传承经典,舞出《白毛女》的精气神,也赋予这部红色芭蕾舞剧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芭蕾“从无到有”


1964年,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诞生于第5届“上海之春”的舞台。它标志着中国芭蕾“从无到有”的突破,是最早由中国人以芭蕾这一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芭蕾舞剧之一。 作品真实的历史和浪漫的情感感染了几代中国人。每当“北风那个吹”的熟悉旋律响起,总能勾起那温暖的回忆。

作为这部作品初创时期的指挥之一,陈燮阳曾参与舞剧音乐的配器,总谱上圈圈点点的标注皆出自他手。 昨晚彩排现场,陈燮阳精神矍铄地挥舞着指挥棒,力求乐曲的“原汁原味”。时至今日,每每奏响《白毛女》依旧能让他感受到心底的那份澎湃,仿佛回到首次演出时“充满着朝气和向往”。此次,担任剧中独唱的是上海歌剧院歌唱家何晓楠、郑瑶。

“《白毛女》由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林泱泱等为代表的芭蕾元老带领上海市舞蹈学校师生共同创作。”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说:“当时,《白毛女》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芭蕾中国化、民族化的美好愿景。”1979年,上海芭蕾舞团在“白毛女”剧组基础上成立,接下传承经典的重任,也继承了《白毛女》中的艺术初心与情怀。

跨越60载春秋,《白毛女》依旧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海内外演出总场次已超2000场,不仅演遍祖国大江南北,也曾在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地上演。它磨练了上芭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引领着上芭朝着讲好中国故事、演好红色经典的目标不断前行。


“传家宝”也是“试金石”


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运用外来芭蕾语汇,借鉴大量的民族民间舞、传统戏曲以及武术等素材,同时将现实与浪漫结合。音乐上保留歌剧中“北风吹”“扎红头绳”等曲目,还吸收了大量华北地区民歌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为素材,采用了管弦乐与民族乐器相结合的形式,使舞剧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感。

在上芭,没有一个主要演员能略过《白毛女》这关。这部经典既是“传家宝”,也是“试金石”,传承着舞团的红色血脉也淬炼着演员的意志力。即便是在舞蹈技巧突飞猛进的今天,《白毛女》依然是很多芭蕾舞演员需要攻克的“难关”。剧中,大大小小近50个“挥鞭转”,还需要运用戏曲中的小碎步,需要坚实基本功和融入人物情感的演绎。

“老带新”是上芭优良传统。演出前,第一代“王大春”扮演者、逾80岁高龄的凌桂明受邀回到排练场,为新一代“把关”。他给年轻演员说戏,让他们能走入那个年代,体会人物情感,也指点他们如何跳好民族化的芭蕾舞剧。上芭首席主要演员、副团长吴虎生演过很多年的“王大春”,他说:“每次演,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上芭首席明星演员戚冰雪是今晚“喜儿”的扮演者。即便是上芭如今的绝对主力,但每次演《白毛女》前,她还是会紧张忐忑,需要不断“回炉”和打磨这个角色。昨晚彩排,跳完“喜儿”的戏份,她在侧幕席地而坐,“虽然很难、很累、很紧张,可每次跳完喜儿还是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她说:“红色作品的精气神饱满,要演好,就要投入更多情感。你必须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琢磨,让这个角色长在你的身上。”

23岁的许靖昆是舞团里最年轻的“王大春”,他和《白毛女》隔着40年的时光,为演好这个人物,他找来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彩色电影反复观看,揣摩角色,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凌桂明的表演:“他的眼神坚定、笑容质朴,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敞亮,充满希望。”担纲“白毛女”的郭文槿也表示:“找准人物感觉最是要紧。”

此次国大演出还有主要演员张文君、赵美慈等。为了最原汁原味地呈现《白毛女》的艺术魅力,此次还特别邀请了上海芭蕾舞团前灯光设计陆才根,他自1964年起担任《白毛女》灯光师。

“上芭始终以《白毛女》为荣耀,并在新时代的创作道路上坚守艺术血脉中的匠心与恒心。”上芭团长季萍萍表示,“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白毛女》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芭蕾艺术的原创精神,为芭蕾艺术注入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跨越60年时光,芭蕾舞剧《白毛女》历经岁月洗礼,成为几代人心中的共同记忆,沉淀出历久弥新的传世之作。”(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编辑:江妍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