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
陈佳琳/文
如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正逐步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却因工作性质面临用餐时间不固定等现实难题。日前,静安启用“暖‘新’餐点”,并推出“延时服务、错峰套餐、速取窗口”,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新就业群体吃上健康实惠的“安心饭”。
从细微处着手、解决实际需求,这是上海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一次生动实践。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催化下,新产业、新业态、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约4.02亿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占比约五分之一。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有报告显示,部分新就业群体面临就业关系界定难、劳动权益保障难等困境。关注新就业群体的收入待遇和劳动保障,确保他们享受到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才能给予新就业群体充分的“安全感”。
畅通新就业群体的意见渠道,用制度保障是长远之策。今年3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一场立法大讨论,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协调机制建设”为议题,让许多新就业群体的声音被听到、需求被看见;去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杨晖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法治建设的提案》,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积极回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完善有关立法,让新就业群体吃了一颗“定心丸”。
从日常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新就业群体构建便捷的工作环境同样重要。8月20日,“人民城市”专项征集启动,有外卖小哥提出“针对部分小区的门禁管理,希望相关物业公司优化管理机制,采取一次性登记、身份识别等方式,提高配送员准入效率”的建议。实际上,今年4月,沪上首个“骑手友好社区”已在杨浦殷行街道落成,经过全面排摸梳理小区出入口、楼号、单元号等信息,绘制出“骑手友好地图”,通过线上骑手App地图笔记优化配送推荐路线,能为骑手节省约20%的配送时间,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与顾客的用餐体验。
除了工作层面,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还应深入“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去年11月,上海首个“骑手新家”在普陀桃浦启用,每月的租赁价格为550元到950元不等,骑手小哥可以拎包入住;今年4月,静安区凯迪克大厦推出暖“新”食堂,开放时间为下午1时至4时,价格实惠,让新就业群体吃得放心……这些贴心的举措背后,既离不开深入基层调研,洞察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与需求,也体现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正形成合力,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生活保障,让他们立得住脚、安得下心、圆得了梦。
新就业形态“业广而民众”,关爱新就业群体要以心暖“新”,通过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政策环境、加强社会支持等多种方式,用心用情开展更多保障服务,做细做实每一项关怀举措,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工作与生活的温暖“港湾”,让他们为城市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