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世博文化公园南区9月20日开园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除注明外,下同)
上海人自己的“阿勒泰”,上新了!这一次,有市中心仅有的“双子山”,有国内最大的沉水鱼缸,也有珍稀罕见的奇花异草,更有各种如入魔幻之境的互动体验。
记者今天获悉,9月20日,占地65公顷的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正式开园,双子山、上海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等令上海市民翘首以盼的景点将悉数开放。9月10日起,温室花园早鸟票将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小程序、美团和携程等平台上售卖,售价59元/人,有效期至年底。
登40米高观景台看城市天际线
今天下午,记者提前探营。登上位于主峰40米处的观景平台眺望,左边是具有工业风的温室花园,中间是一汪湖水及十一孔桥,右边则是车来车往的卢浦大桥和南北高架,城市天际线更是一览无余。漫步山间,步道蜿蜒,可供市民散步休憩、登坡望远。假山、叠石、瀑布及溪水则充满着野趣,展现着都市山林风貌。
图说:登上40米观景平台,城市景色一览无余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玮介绍,双子山占地达30万平方米,由48米高的主峰和37米高的次峰组成,山体种植7000多棵乔木,这也是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空腔结构人工仿自然山林。“卢浦大桥桥面到黄浦江水面大约50米高,因此在40多米的双子山上看城市天际线可以认为是‘登山’。”他表示。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场地,山体内部采用了空腔结构,设置了展厅、停车库、变电站等功能设施,光停车位就有1600个。此外,山体成为了建设公园中大量建渣的消纳场地,让建渣废料成为“他山基石”。节省出的地面资源可以种植更多绿化,也提升了公园的生态效益。
在双子山的西南处则是综合性儿童乐园“蘑力乐园”,其中有蘑菇城堡、蘑菇圆盘甲虫学堂、山丘钻洞、蘑菇滑梯、沙水城堡、摇摇马、攀爬山坡等设施,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玩耍。
奇花异草齐聚4万㎡温室花园
从山上拾级而下后,记者又“打卡”了占地约2.2万平方米、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温室花园。温室由1个游客服务中心和海市沙洲、云上森林、云雾峡谷三个展馆组成,分别展示热带干旱植物、热带雨林植物与热带花卉植物。游客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高的仙人掌品种之一的巨人柱、著名的“生命之树”猴面包树、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百岁兰、剧毒的“见血封喉”等。
图说:温室花园
其中,“海市沙洲”以“变异的叶”为植物主题。漫步馆内,无论是有着圆鼓鼓“肚皮”的昆士兰瓶树,还是具有巨大身躯的猴面包树,抑或是具有刺状叶、肉质叶、膨大茎等沙洲植物,都令人叹为观止。
图说:昆士兰瓶树
“云上森林”则模拟了热带雨林环境,以“会呼吸的根”为主题。在这里,游客可以探寻板根、支柱根、气生根等雨林奇观,领略雨林的奥秘与神奇。值得一提的是,连接两个馆的通道就在中心湖湖底,通道的天花板呈透明状,穿越通道时头顶就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和游来游去的小鱼,如同穿梭于奇妙的“湖底世界”。
图说:连接两馆的“湖底世界”
“云雾峡谷”以“空中的花”为主题,打造出空中花园、棕榈花溪、幽峡寻兰、云栖花谷四大景观空间。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地生的花、树上的花、空中的花等奇花异卉。
国内温室最大的沉水植物缸
在上海,温室早已不罕见。无论是上海植物园还是辰山植物园的温室,都是市民很熟悉的老朋友了。那么,此次亮相的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有哪些亮点?
“有别于其他温室,这个温室花园跳出了纯科研科普的框架限定,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好看好玩的生态综合体,表现从植物到‘博物+文化’的延展,迎合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贵平表示,“因此这个温室并不追求植物品种或数量,而是希望给市民独特的沉浸式体验。”
图说:温室中多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
他表示,“温室花园”内营造的是身临其境的景观场景,比如多棵猴面包树形成了非洲猴面包树群的热带风情,又如游客可以看到板根、支柱根、气生根等独特造型。同时,借助雕塑艺术品和声光电技术,温室花园内设置了多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给游客带来新颖的科普体验。借助多媒体影像技术,温室内亦真亦幻的沙洲海市呈现在游客眼前,还有不少可以互动的光影设计,比如通过光影展现植物生长的过程,又如站在打卡点挥动手臂感受一群蝴蝶环绕身边的魔幻。在内测时,很多小朋友会在温室中停留大量时间,获得了很多植物知识。
图说:国内温室中最大的沉水植物缸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摄
此外,温室中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一座长12米、深4米、可注入300吨水的国内最大沉水植物缸就在温室内,不仅展示了“水下森林”的奇观,也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生态鱼类。“这是国内温室中最大的沉水植物缸,填补了温室展区的空白。”彭贵平表示。
攻克多项设计建造难题
记者获悉,在南区建造的过程中,曾遇到不少难题。李玮透露,该区域内有很多市政设施,比如卢浦大桥及未来规划的设施等都在双子山周围,建设时不能影响这些市政设施。
更重要的是,双子山是一座结构空腔的人工仿自然山体,如何保障山体本身的安全也是重中之重。“双子山是异形结构,表面覆土要保证不流失,水不能太多也不能缺少。在设计阶段,我们请来了专业结构师等行业专家来对方案把脉论证,在施工阶段又请施工方面的专家前来,确保土壤固土、大树种植、山体叠石等的安全。”李玮表示,园方还打造了智慧化监测系统。在指挥大屏上,诸如山体滑坡、台风树木倒伏、石头移位等问题,系统都可以自动发出报警。
图说:温室保留了原上钢三厂生产车间的钢结构桁架构件
建造中,温室花园设计施工复杂,除了国内首个大型水草缸之外,也创下了不少“第一”。记者从负责施工的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获悉,温室花园建造中,保留了原上钢三厂生产车间的钢结构桁架构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以祥云为轮廓的全透明温室屋顶有很多圆形设计,模仿了自然环境的“丁达尔效应”,透光率达89%。
同时,场馆下部的混凝土结构外墙为连续正反曲率弧形墙,高达9米、厚达1米,施工难度很大。而总长度达1083米的土建管道在国内也鲜有案例。游客中心室内吊顶中共有11898个独立不锈钢圆盘,分为765种标高,施工较为复杂。为配合植物采光,温室屋面采用了1万平方米的大空间玻璃悬顶,直径12.5米的采光顶也是国内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采光顶。
从设计到运营都“问需于民”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于2017年9月22日开始建设。2021年12月31日,公园北区率先开放,成为了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园方透露,截至今年8月31日,北区共接待游客538万人次。
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再到开放运营,世博文化公园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思想理念。早在选址时,公园就坚持“还水于民”,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生动案例。在2017年向全球征集公园方案时,也同步向市民进行了“金点子”征集,收到了3万多张问卷。“征集中发现,市民心目中的公园要‘有水、有山、有绿化、有互动空间’。因此在问需于民后就确定了方向,不仅要造山,还要造有一定规模的山,而非一个小地形。”李玮表示。
针对市民对帐篷露营及携带宠物的需求,园方也尽最大可能满足。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竹表示,公园北区专门辟出帐篷区,将绿地养护和搭帐篷进行有机调配,还准备了警示旗赠送给搭帐篷的市民。同时,“狗Go乐园”则满足了爱宠人士的需求。江南园林风的“申园”和此次开放的温室花园,都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游园需求,设计了无障碍游园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运营中公园还和周边街区融合互动,希望将“人民城市”理念贯穿在运营中。园方与上钢街道合作建立了“雷锋驿站”,和周边学校设立“红领巾讲解员”机制,街道志愿者和学生们都会在空余时间前来进行志愿服务,既满足他们社会实践的需求,也增进公园与市民的良性互动。
内测后第一时间“复盘”
不容易的是,从北区开园运营至今,园方始终坚持“边建边管理”的模式。陈竹表示,北区开园后园方一直在观察并询问市民意见——路线是否合理?用餐是否方便?坐凳是否够用?“这次根据北区的管理经验,我们也在南区增加了风向标、导览系统、座椅、遮荫处等。”她表示。
就在9月7日,南区进行了开放前的“内测”,7000名市民受邀体验。内测后,管理团队第一时间“复盘”,根据游客反馈优化了标识系统、加强了设备调试和人员培训,并考虑对景观进行进一步优化,新增一些大型花镜。“内测中,游客普遍反映温室超乎想象,有很多可以体验的内容。尤其是小朋友很喜欢浅滩、水景和水舞台,针对这些场地,我们也增设了警示标识。”陈竹表示。
记者获悉,公园南北两区瞬间最大客流为19万人次,其中双子山瞬时最大客流为5500人次,温室花园为4000人次。针对开园后“十一”长假可能出现的大客流,园方已梳理了风险点,准备了应急预案,对山顶平台、山间小路设计了单向通行的登山路线。“达到最大瞬时客流的70%时,园方将采取限流或进行单向引导,达到90%时整个公园将进行封闭管理,游客将只出不进。”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
票价多少?怎么停车?哪里用餐?买什么文创?请收好这份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游园攻略(点击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