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新建的充电棚功能齐全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 摄(下同)
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进楼充电”,极易引发火灾和安全事故。然而,充电棚过远、收费过高、设施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又成为居民们难以逾越的“充电门槛”。近日,浦东新区祝桥镇尝试通过“引导+自治”的模式,充分听取民意的前提下,在辖区内增设个220个规范化的电瓶车充电棚,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的力量,让辖区居民在实现“充电自由”的同时,也守好消防安全这根“红线”。
“原先,阿拉小区里的充电棚又少又不好找,最近新建了好几个车棚,我下楼就能充电了,实在是方便了很多!”住在祝桥镇祝祥苑小区27号楼的陆阿婆告诉记者,2020年,她跟老伴动迁安置到这里,搬进“大居”后,家里的一辆电动自行车,成了一家老小主要的“通勤工具”。不过,困难很快接踵而至:充电棚距离家中较远,让老人家感到很不方便。
走进小区,楼栋间距宽阔、环境幽雅,各类设施齐全。记者从居委干部处获悉,小区面积较大,共有2000多户居民入住。不过,小区始终有一项“短板”,那便是电瓶车的充电资源较为不足:原有电动自行车充电棚23处,充电口460只,可容纳488辆电瓶车同时充电。可据统计,小区内电瓶车的保有量却有1180辆。
图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
这个“缺口”如何补?祝桥镇立即行动,由居委牵头,征询居民们对于新增充电棚的意见。“小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将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点位共17处,充电插口190只,可容纳近300辆车充电。记者在陆阿婆所住的27号楼门口看到,充电口、遮阳板、防火板、灭火器等一应俱全。“在这里充电,我很放心。”陆阿婆高兴地说。
走进祝祥苑居委会,一张“实有人口情况变动一览表”颇为引人注目。上面有白、黄、蓝三色总计3000多只磁性图钉,分别代表着“本地”“外来”和“流动”住户。“只有摸清我们小区的‘底数’,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小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云华直言,有了这张图,她心中有谱、更有底气。“图也是动态的,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实时更新。”陆云华表示,她和居委干部、楼组长等一道,挨家挨户上门排摸,发放征询表格,询问居民们的具体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兴建充电棚。“停车棚位置的设置,既不能影响安全和通行,也不能涉及水管、燃气管道等等。”
“我们像登记户口一样,登记电动自行车。”陆云华透露,已采用“人防技防”模式,加强对于充电棚的管理。具体来说,每天早晚各两次,安保人员做好巡视检查;每到周末,还有政府部门专班抽查;同时,利用“云端”赋能,将电动自行车纳入后台数字化系统。
下一步,祝桥镇将安排30个居委会所在的36个小区,新建总共221个充电棚,总面积超14000平方米。“充电棚要做成什么样的规格,都由居民们说了算,镇政府、居民区、居委会和物业各自筹措资金,发动大家的力量,都‘动起来’。共同守牢我们居民区的防火安全底线。”祝桥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