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中福会儿艺回归之作《嗨!小石狮》下周开演,小石狮如何“活”起来?

中福会儿艺回归之作《嗨!小石狮》下周开演,小石狮如何“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前幕后 2024-10-11 14:19:0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旭颖  


马兰花剧场的修缮升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精心打磨、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家杨紫汐小说《夜明桥上的小石狮》的多媒体舞台剧《嗨!小石狮》排练也进入了最后调整阶段。10月18日起,《嗨!小石狮》将在全新的马兰花剧场中与小观众见面。此次,主创团队创新性地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呈现原著中不同个性的石狮子。第一次接触木偶表演的儿童剧演员们,将如何让小石狮“活”起来?


木偶:中西合作打造


“我们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是为了区分剧中人类和动物两个不同的世界。木偶演绎的是动物的世界,而演员另外还要承担人类角色的表演。”执行导演徐阳介绍。

为了表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此次《嗨!小石狮》中采用了多种类型的木偶——除了创新设计的小石狮木偶,还有表现狼群的面具偶、表现飞鸟和鱼群的平面偶等。为了让木偶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剧组从2023年底就开始讨论形象设计和木偶设计方案,又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邀请英国伦敦的木偶艺术家进行小石狮木偶及部分道具的制作和改进。直至两个月前,这些木偶才跨越9000多公里,来到上海。

中西结合的制作方式让小石狮木偶更加精美,动起来也更生动活泼。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使用了特有的胶水,免去在上色之前还需要蒙沙的步骤,减轻了木偶的重量,使得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加灵活。

剧目统筹金野路表示:“在这部剧目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都希望融合中西方元素,带孩子们看到守正创新的儿童剧表演。我们邀请了西班牙导演辛西娅·米兰达和她的团队,用国际化的语汇来展现这个传统的中国故事。木偶方面,我们找到上戏的木偶操纵指导许倩,来帮助演员们与英国来的‘小石狮’磨合。”


演员:练到“人偶合一”


在剧中扮演石狮的儿艺演员,都是第一次接触整台戏的木偶表演。从“小白”到能够熟练操纵木偶呈现不同的性格神态,剧组花费了以往排新剧两倍的时间。石狮“朔方”的扮演者谢尚辰说:“刚拿到木偶的时候,我完全无从下手,它的眼睛、眉毛、耳朵、嘴巴,都需要手动控制,光是一只腿就有三个可动的关节。同时我还要注意整个木偶的姿态,还要说台词。‘朔方’的动作是需要我和另一个演员配合完成的,怎样培养默契,都是难点。”如何攻克难点,只能靠加练,在排练时间外,几位负责石狮操纵的演员都会自发在排练结束后留下来加练操偶。

戴晔扮演的是一只年纪较大、行动比较缓慢的老狮子“昧谷”,她也是唯一一个独自操控石狮的演员。即便采用了创新的制作工艺,石狮的木偶依然分量不轻、个头也很大,当初选角时,身材比较高挑也是戴晔被选中的原因。长时间的排练下来,戴晔都要戴上护膝、护腰。经过几个月的练习,戴晔也根据老狮子的性格,总结出一套比较柔和、顺滑的操偶方式,精准地展现出“昧谷”慈祥的个性。同时,她也透露了操偶过程中最难掌控的地方——视线,“偶和人的眼睛位置是不一样的,当我站在石狮身后,操纵狮头看向某个方向的时候,它的视线跟我自己的视线是不同的。要让石狮的视线到达我想要的位置,需要练出一种‘人偶合一’的感觉。”最早开始练习时,戴晔总是请同组演员站在前面帮她看着石狮的正面,随时调整石狮的视线,逐渐才培养出了“感觉”。

作为木偶操纵指导,许倩全程跟着剧组排练。由于石狮木偶是专为剧目设计的,与传统的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都有很大的区别,许倩也陪着演员一边排练,一边摸索操纵方式、调整演员之间的配合,偶尔还要对木偶道具进行修改。她说:“守正不守旧,如今这种中西结合的创新形式在木偶艺术领域已经越来越常见。相信这部戏会给小朋友们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也希望它能让新一代小观众看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编辑:吴旭颖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