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独家述评|社区“碳普惠”和低碳城市

独家述评|社区“碳普惠”和低碳城市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民眼 2024-10-14 15:14:5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姚丽萍  

姚丽萍/文

本周,2024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全球领导者大会将在上海举行,大会关注焦点之一是绿色低碳。

近年来,从地方立法到社区实践,上海以“碳普惠”激活无废城市细胞,让低碳城市的成长之路充满创意与活力。

在上海,低碳城市的养成,两部地方立法,功不可没。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如今垃圾分类已成申城生活新时尚。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实施,这是全国首部无废城市建设地方立法。从垃圾分类到无废城市,引导激励公众参与,正是两部地方立法鲜明的价值取向;而申城基层社区也以多元、多样的“碳普惠”实践,不断探索解答绿色低碳的时代之问。

一个社区“碳普惠”典型案例是,装修垃圾智能回收。

迄今,申城众多商品住宅小区房龄超过20年,房子旧了,重新装修,大量装修垃圾随之产生,小区环卫成问题。五里桥街道春江小区,一个房龄40年的售后公房小区,原卢湾区最早建成的动迁安置高层住宅。老小区探索垃圾分类精品示范,核心关键靠什么?科技!去年以来,小区垃圾回收实施一系列智能化改造。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合式装修垃圾回收箱,让投放、运输有序衔接,形成“线上管理+线下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实现了装修垃圾“不落地”,环境友好度大大提升。

图说:春江小区投放的轻量型装修垃圾收集箱,通过“线上预约、即清即运”的方式,可实现“装修垃圾不落地”。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一年来,“春江式”装修垃圾智能回收箱进入申城众多小区;同时,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柜,作为集垃圾分类、压缩、存储、运输和回收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不少老人因此学会了使用手机小程序,扫扫回收箱二维码,回收、积分,两不误。实践表明,即便老旧小区,借助高效社区治理搭上智能化“科技快车”,便能以绿色科技改变生活,实现垃圾源头减量,便捷、高效、无障碍。

一个社区“碳普惠”新场景是,专项回收活动进小区。

依据《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本市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碳减排项目和场景,将单位或者个人的减碳行为进行量化并赋予价值,运用商业激励、市场交易等方式,引导公众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迄今,在申城社区,废弃物回收活动要实现——从处理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构建起常态化的长效回收机制。众多社区组织开展“僵尸车”专项回收活动,“沪尚回收”等回收主体企业主动进入小区有偿回收,增强广大居民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理念,发动更多居民参与,共同营造宜居社区。

此外,垃圾箱房升级换代,也正在成为社区“碳普惠”的新趋势。

最近一年,以百年南昌路为代表,不少社区启动垃圾箱房升级焕新,让垃圾箱房彻底告别“脏乱差”,一跃成为新风景。如果说,垃圾分类1.0普及“四分类”,申城进入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起步阶段;那么,垃圾分类2.0就是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导向,从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垃圾箱房入手,以形象之变、功能之变带动治理效能之变。

图说:思南路垃圾箱房关上门后“隐身”了 周馨 摄

一个目标是:持续提升社区源头投放环境,让垃圾箱房便利化、智能化、景观化,鼓励市民热情参与社区治理,共同践行低碳绿色生活,形成垃圾分类、社区共治良好氛围。

时至今日,绿色低碳已是全球治理共同话题。在申城,当众多街区、社区、小区积极依法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当新时尚变成新风景,更多资源、更多力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治理效能也将因此提升;绿色、无废、低碳城市,久久为功,未来可期!

编辑:黄佳琪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