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尧:创立中国作家富豪榜改变公众对作家偏见
人物档案:吴怀尧,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公认的“传媒鬼才”。1984年生于湖北红安,师从现代汉语词典,17岁高二退学,21岁进入媒体担任深度报道记者。22岁首创“中国作家富豪榜”轰动华语世界,此后将其一手发展成持续追踪记录中国作家财富变化,反映全民阅读潮流走向的著名文化品牌。23岁与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人物深度对话并推出《怀尧访谈录》,荣获新媒体贡献奖。
创立“作家富豪榜”改变公众对作家偏见
马晓鸣:中国作家富豪榜自2006年创立至今,作为持续追踪记录中国作家财富变化、反映全民阅读潮流走向的超级文化品牌,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已成为当今中国关注度最高、话题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热门文化事件。当初,是什么力量或者灵感让你有了创立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想法?
吴怀尧:我出生在南方小镇,自小喜欢阅读,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将身边可以找到的书籍都看完了,这种庞杂的阅读,让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到高中时期,自己开始写作,为了加大词汇量,通读《现代汉语词典》。
高二退学后只身去了北京,开始从事编辑工作,不久后进入媒体工作,认识了阎连科、北村、何三坡、叶匡政、岳南、郑渊洁、郭敬明等一批作家朋友。2006年,发生了先锋作家洪峰乞讨事件,媒体和公众在惊叹作家穷困潦倒的同时,无一不在哀叹文学的没落,中国作家的形象跌落谷底。作为从阅读中受益的年轻人,我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中国作家群体整体生存状态究竟如何?我开始着手调查,蹲书店、跑出版社、访问作家,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事实逐渐浮出水面:中国作家生存正在两极分化,既有食不果腹的穷作家,也有版税千万的富作家。只不过,富作家一直隐藏在暗处,公众不知道而已。创立“中国作家富豪榜”,就是让公众知道中国作家的生存现状,彻底改变公众对作家的偏见。
马晓鸣:中国作家富豪榜每年出炉均会引爆全国关注,迅速引发社会各界持续热议,产生不可思议的轰动效应,同时,这些年对此存异议的声音也可谓铺天盖地,这些年,你是在掌声中前行或是在压力中前行?
吴怀尧:掌声和异议都是一种鼓励;掌声让我知道作家富豪榜可以让更多人关注中国作家,让写作致富光荣变成社会共识;异议则是一种提醒,作家富豪榜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不断有人说,作家富豪榜排斥网络写作群体,在听到这种声音后,我们加大对网络写作群体的关注和调查,在时机成熟时推出网络作家榜。
马晓鸣:在中国作家富豪榜榜单上,作家的排名是以“收入”论英雄,有人认为,中国作家富豪榜是在用金钱来衡量作家的价值,对此你怎么看?
吴怀尧:作家有钱了,是时代幸事;写作可致富,更加令人鼓舞。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排名基础就是图书销量,这是读者用钞票投出来的。我们呈现事实,从来没有说财富排名等同文学价值,所以你提到的这种情况,属于百分百误读。某些批判看上去激扬慷慨,实则是拉响弦、放空箭。
马晓鸣:2012年的“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由主榜单中国作家富豪榜和网络作家富豪榜、漫画作家富豪榜及外国作家富豪榜三个子榜单组成,“三个子榜单”的“加盟”说明了什么?
吴怀尧:说明随着读者阅读的多元化,作者写作方式和发表平台也在多样化,读者阅读的成本变低,写作致富的作家变多。以前文学作品只是单纯的纸质出版,出版不了的文学作品变成了抽屉文学,现在有了网络,写作可以直接面对万千读者;以前港台、日本漫画大行其道,现在本土原创漫画快速崛起;以前西方经典只是小圈子的精英读物,现在成为都市白领的快消品。
马晓鸣:作为日益成长的网络文学呈现发展壮大之势,你如何看网络文学的价值?
吴怀尧:我一直都很关注网络作家的生存现状和创作状态,加之公众对网络作家群体缺少了解,所以2012年推出了网络作家富豪榜这个全新的子榜单,将网络作家群体推到聚光灯下,让更多心怀写作梦想的人知道还有广阔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梦想。
当前,网络文学生机勃勃,且仍有大量明珠蒙尘,等待文学伯乐的发掘。网络文学从个人论坛发帖走到今天的逐渐实现产业运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仅让很多人圆了写作梦,也让更多人可以更便捷地享受阅读之乐。我看好网络作家,随着阅读介质的电子化、数字化,我相信网络创作会成为主流。
马晓鸣: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国作家富豪榜制榜的程序?
吴怀尧:每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调查,从九月底十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结束,期间我们会去全国各大书店、出版机构采集数据,产生入围作家初始名单,根据名单和作品的出版人、作家本人沟通核实数据,最后就是将调查结果在媒体重磅发布。
文学有自己的命运读者有选择的自由
马晓鸣:面对中国文学的现状,有人感叹:“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这是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这又是一个追求真理呼唤时代解剖刀手引领审美和信仰的伟大时代。”作为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和“文学的狂热爱好者”,你如何看当前文学现状?
吴怀尧:文学有自己的命运,读者有选择的自由,我不担心文学的现状和前途。
马晓鸣:中国作家富豪榜对中国文学的创作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你认为主要表现在纯文学或通俗文学方面?为什么?
吴怀尧:纯文学或通俗文学的读者,并没有清晰的界线,换句话说,今天的通俗文学读者,随着阅读需求的变化,明天就有可能转变成纯文学读者;中国作家富豪榜强力吸引大家去关注文学,这个大家,自然是指有阅读需求的每一个人。
马晓鸣:你觉得作家的名气对一本书的销量会起到多大作用?宣传的效应对一本书的销量会起到多大作用?
吴怀尧:对作家来说,成名最关键的还是作品本身,是否受到读者欢迎。对于成功的出版人来说,他们重视的首先是图书购买理由的开发,读者为什么要买这本书,在出版之前必须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作家的知名度只能让一本书有基本的销量保证,宣传会让更多读者知道一本书,仅此而已。
马晓鸣:诺贝尔文学奖奖金只够在北京市买120平方米房子,鲁迅当年却用稿费在北京买下一座四合院。作家生存状态一直在引人关注,稿费收入超过百万元的作家寥寥无几。你认为广大作家清贫的“病根”何在?
吴怀尧:作家的清贫很大程度源于作品销量,作品的销量取决于读者数量,读者数量又和作品主题、阅读门槛、营销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大部分图书不易“消费”,因为它和读者没有关系,和读者没有关系,读者为什么要买呢?我个人以为,这是大多作家清贫的主要原因。
“夜郎自大”就是一笔文化遗产
马晓鸣:17岁高二退学,19岁到北京当图书编辑,21岁进入媒体担任深度报道记者,22岁创“中国作家富豪榜”……自称“师从现代汉语词典”的你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令人刮目,你的成长史你认为是传奇故事或者是励志故事?
吴怀尧: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当前教育灌输的是统一价值观和一个标准答案,所以让很多人迫不得已随波逐流。对我来讲,就是做爱做的事,交配交的人。
马晓鸣:你的怀尧访谈录犀利对话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人物,记录了他们从未公开的心路历程,视角新奇独特,引起社会广泛议论,“其衍生的话题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风尚。”你在与余秋雨、于坚、阎连科、沙叶新、郭敬明等的一问一答间,你最大的收获是?
吴怀尧:尊重各种价值观,不充当道德裁判。
马晓鸣:对“传媒鬼才”这个雅号,你认为名副其实吗?为什么?
吴怀尧:这些外界贴的标签,标签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你做什么事情,你就是什么人。
马晓鸣:中国作家富豪榜给你带来了什么意想不到和意料之中的收获?
吴怀尧:因为创立中国作家富豪榜,和一些作家长期接触,对中国的阅读市场现状,有了一些自己的深度观察和本质思考。
马晓鸣:你曾说:“现在的榜单正在推动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如何解读这句话?
吴怀尧:对于市场而言,没有关注,就难以产生购买;中国作家富豪榜让公众关注作家群体和他们的作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给了他们一个阅读的理由,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和行动。
马晓鸣:你对贵州元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吴怀尧:2006年我去过一趟贵州,贵州的美景和美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朋友中,贵州人的惊人才华、处世智慧和勤奋,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马晓鸣: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词语曾让贵州人蒙羞,贵州文化要从封闭的格局中走出来,你认为关键要解决什么?
吴怀尧:如果把贵州看成一个产品,我想它需要的是进行产品再开发,让更多人愿意去消费。比如你提到的夜郎自大,换个角度看,这个词语就是一笔文化遗产,围绕这个词语,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开发一座夜郎城,然后通过营销,让它变得和紫禁城一样有名,成为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