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台前幕后】戚毕后人讲述《血手印》60年前的首演故事

【台前幕后】戚毕后人讲述《血手印》60年前的首演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7-07-11 12:57:51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剑虹  

XdMMGNbaiYGPNeew2ndVYj9qV2KK.jpg

图说:“《血手印》六十印象”专场演出 网络图

由越剧流派创始人戚雅仙、毕春芳的后人发起,纪念越剧《血手印》首演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血手印》六十印象”专场演出,本周末将在逸夫舞台举行。与一般的纪念演出不同,这次演出的重心在于“讲故事”。这次演出的发起人、毕春芳之子吴越表示,希望能以《血手印》60周年纪念为轴,举办一个小型的“非遗”展览,让珍贵的历史活起来。

【50年代老戏单】越剧剧本[血手印]合作越剧团演出于瑞金剧场(图1).jpg

图说:首演于瑞金剧场的越剧《血手印》剧本 网络图

挖出海量档案

血手印》当年首演时到底有多轰动?从档案馆找到的资料显示,1957年3月2日《血手印》在当时的瑞金剧场首演,之后在这个可容纳1300人的剧场里连演近四个月。一张张发黄的报纸海报上,《血手印》剧名边上几乎无一例外地有个“满”字。而海量的剧照更是再现了当年演出时的盛况。《血手印》的热演也引发了出版热,1957年首演后没过几个月,中国唱片公司就为该剧重点场次录制了2张胶木唱片,接着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血手印》单行本,年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血手印》拍摄了整套剧照并精选出116张于次年2月出版了连环画……

血手印 1958年一版一印(图1).jpg

图说: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血手印》 网络图

一段跨国故事

为了将这些尘封多年的珍贵资料展现给越迷,戚毕两家的后人还特意开设了“雅歌春韵”微信公号,图文并茂地讲述《血手印》幕后故事。而其中最为特别的要数2015年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的年近九旬的法国导演阿涅斯·瓦尔达与《血手印》的一段故事。1957年的5月间,法国著名电影人、摄影家阿涅斯·瓦尔达应邀来华采访。当时29岁的瓦尔达被风靡江南的女子越剧所吸引,特别关注到正火爆上演的《血手印》,不仅留下了大量演出剧照、后台花絮照,还请两位主演出外景拍摄便装照,甚至还追到了毕春芳的家里拍下一家三口的合影。不过在瓦尔达回到法国后,这些没有文字注释的照片就被“冷藏”起来。一直到2014年,在北京举办的“瓦尔达艺术回顾展览会”上意外出现了一张1957年毕春芳一家的合影,这一段往事才被人记起。吴越在2015年底在巴黎拜访了瓦尔达,照片里的中国婴儿(吴越)和拍照片的法国摄影师异地重逢,续上了一段相隔了近六十年的跨国缘。

毕春芳-血手印.jpg

图说:《血手印》剧照 网络图

多元呈现经典

演出那天走进逸夫舞台会感觉回到了1957年3月2日。”戚雅仙之女傅幸文告诉记者,当天走进剧场就会看到“日历”上显示是1957年3月2日,当年拍摄的大量剧照会精选部分放大后陈列在周围,让观众感受两位大家当年风采。整场演出以《血手印》的创作排练以及幕后故事串联,邀请了名嘴张民权、曹可凡与戚毕两家的后人共同主持,戚毕弟子和兄弟流派、兄弟剧种的名角和新秀将表演《血手印》中的经典片断。据介绍,演出中还将原声再现当年戚毕两位大家的精彩唱段,而当年《血手印》原班人马中依然健在的王紫娟也将应邀在舞台上亮相,回顾当年合作越剧团的往事。傅幸文坦言,第一次尝试在一场演出中用大量故事串联,不知道观众买不买账。(记者 王剑虹)

编辑:江妍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