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山东探访苏禄王后裔:守陵600年,愿为中国平民,盼架友谊桥梁

山东探访苏禄王后裔:守陵600年,愿为中国平民,盼架友谊桥梁飞入寻常百姓家

侨梁 2017-09-16 10:09:03

来源:新民晚报海外版  

在山东德州,生活着一个大家族。他们的祖先是古苏禄国(位于今菲律宾苏禄省)国王,自明朝起便世代住在中国。他们留有王族血统,却享受着平民生活。在苏禄国王访华60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他们聚居的北营村。接受采访时,他们表示,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这个族群的存在能在中菲两国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守陵由来

走进北营村,标志性建筑就是距今已有600年的苏禄王墓。记者到达时,刚下过雨,陵园中的大殿、御碑楼和路两边的石人、石马、石羊、石虎都被打湿了,气氛愈发肃穆。苏禄王的后裔就住在墓地周围的平房里,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更显古朴。今年9月,苏禄王后裔将迎来大日子。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他们的祖先、当年的苏禄国国王首访中国,到今年正好是600周年。

图说:苏禄王墓前的牌坊

图说:东王墓门前路旁的石人是与东王墓同时建造的

图说:御碑亭内收藏着永乐帝的悼文碑刻

当时,苏禄国以东王为首访华,西王和峒王同行,东王还带上了王妃和三个儿子。使团在京逗留27天,永乐帝朱棣设宴,并赐以印章,封以王爵。三王辞归,永乐帝派人护送。没想到途中,丁酉年九月十三日,东王病逝于德州。

永乐帝安排在当地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赐谥“恭定”,并择址建陵,“葬于州城之北”。现在墓前的御碑楼内还保存着当年永乐帝撰写的悼文碑刻。文中对东王的逝世“不胜痛悼”,又“命其子都马含袭爵,率其属而还”。于是东王的长子都马含随西王、峒王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葛木宁与东王的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10人则留下来,按中国守墓的传统,居丧3年。

3年后,他们没有离开,仍留在德州守墓,直到去世。历代后人也遵从祖训在此守陵,苏禄国东王墓由此成了中国唯一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说:苏禄使团当年来回均途经京杭大运河

德州学院历史系教授王守栋介绍,所谓守陵,一是居住,二是祭祀。明朝皇帝对东王后裔赐田免税,由德州官仓给每人每月提供口粮一石,以及布匹、银钞等,还“恩赐十二连城祭田三顷三十八亩”。因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与中国回族的信仰一致,明政府还从山东历城县迁来3户回族居民(夏、马、陈三姓)供其役使。

 

融入中国

到了清朝,东王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提出“本国远隔重洋”,要求加入中国籍。清政府礼部同意守墓人等子孙,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清政府还在1735年发给东王后裔永久执照。从此他们就以华籍苏禄人的身份定居下来。

王守栋介绍,苏禄王的后人融入中国,首先是融入回族。“祭田其实是荒地。王族后裔起初也不会种田,主要靠夏、马、陈三姓耕种。”清末,政府收回祭田和俸粮,他们成了普通百姓,便学回族人卖起了牛羊肉、奶制品。而今,家族已传到第21代孙。据北营社区居委会的数据,这儿的后裔共177人。

记者走在北营村里,四下静悄悄,村民们都习惯了安静平和的生活。后裔们和其他德州人一样安居乐业,在苏禄王墓管理处和北营社区居委会也不乏他们的身影。“我们入党、参军的很多。”东王第十九代孙、现年29岁的温芳说。

图说:去年温芳的弟弟(右二)参军,一家四口合照

温海军是东王第十八代孙,今年五十开外。十几年前他在东王墓附近的巷口摆摊卖肉。如今在居委会帮助下,他有了正规门面,在原先肉铺的对面开了超市。他带记者进去转了一圈,只见货架上摆满了常用的日用品。他的妻子告诉记者,来买东西的都是住在附近的熟客。

说:温海军夫妇与温家大家庭的孩子们上世纪90年代在苏禄王墓前合影

说:东王墓前的小胡同,将来将打造成民族风情街,街口便是温海军开的超市

图说:温海军的妻子在打点超市

同是第十八代孙的安砚春卖牛奶有二十几年了。一走进他家,便能闻到浓浓的牲口气味。底楼的牛棚里养着三头奶牛,饲料槽里摆着新鲜的草。村子后面有空地,安砚春几乎每天会去那里放牛。他家每天产四五十斤奶,供应二百多家机关、公司。很多客户知道他的奶源新鲜,消毒认真,又不放添加剂,就一直找他订奶。

     图说:安砚春在照顾奶牛

心系中国

在东王第十七代孙安俊芝记载的安氏祖训中,提到“对国家忠心耿耿,报效奉献”。在温氏祖训中,也言及“忠心爱国,奉献至上”。后裔中确实出过不少报效家国的名人。“巧的是温家多文官,安家多武将。”温芳笑着说。

此言不虚。王守栋从书架上翻出《温安家乘要录》。后代们常说的“温知府”便是其中提到的东王后裔温宪。他于1795年中举,受任河南修武县知县,到安徽多地任职后,又升任凤阳知府、庐凤道台。《德县志》中提到了安玉魁:“咸丰中官泰安营把总,出师江表隶副都统德兴阿军,每战必先登,以骁勇称。贼据六合县之马家集。玉魁往攻之,颇有斩获。马蹶,为贼所杀时,八年八月十三日也。赏云骑尉世职。”

东王第十六代孙安迪伟生前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在贵州工作。临终前,他把一生收藏的百余架飞机模型捐给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在东王墓东侧的陈列室里,收藏着安树德将军生前用刀。安树德是东王第十五代孙,曾随冯玉祥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弃甲还乡后,仍然多有贡献。“他筹资修葺了苏禄王墓和清真寺,还开办了戒烟馆,率领村民筑堤抗洪。”王守栋说。

 图说:安树德将军生前用刀

多方襄助

后裔们说,他们所住的平房区域,出于保护历史遗迹的目的,被保留至今。

北营社区为改善东王后裔的生活条件,付出了不少心血。在党总支书记马东晨的张罗下,社区服务中心今年投用,交水电煤、网络费一站式解决。所在的德城区政府民宗局也筹措10万元资金,建起了健康直饮水站。

图说:新投入使用的北营社区服务中心

说: 新建成的健康直饮水站

2002年,中国政府拨款把东王墓扩建为陵园,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习大大也知道我们,在去年发布的中菲联合声明中还提到苏禄王访华600周年的事。”温芳说到这里不无兴奋。

她说,德州在近现代遭遇过两次水灾,家族中有很多人被迫沿京杭大运河外迁。两年前,马东晨在网上发帖,寻找全中国的东王后裔。此后,陆续有人到东王墓前认祖。温芳现在北营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正忙着联系编撰苏禄东王后裔全中国通谱。全国已有3700多名后裔。

图说:温芳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

1975年中菲建交后,越来越多的菲律宾人也来参观苏禄王墓。居住在马尼拉的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王培元在接受采访时介绍,2004年,该会创会会长洪玉华来到北营村,东王第十七代孙安金田告诉她,家里每代人在临终前都关照儿孙有机会到菲律宾“老家”看看,可惜没人实现这个愿望。洪玉华了解后多方联络。2005年初,正值中菲建交30周年,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和菲华各界联合会邀请安金田、安砚春、温海军代表在中国的苏禄王后裔首访菲律宾。在苏禄省,他们见到了东王长子的后裔。“虽然语言不通,但还是觉得很亲。”温海军感叹。当时,他们一起祭拜了东王之父的坟墓,大家惊喜地发现,中菲两地后裔祭拜祖坟的仪式是完全一样的。

时值苏禄王访华暨去世600周年,今年,两地后裔已有多次互访。本周,在德州的后裔还牵头举办了“超越时空600年”图片展、《中华·苏禄东王家族通谱》成谱仪式、苏禄东王去世600周年祭奠仪式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并邀请菲方相关人士参加。

图说:图片展上,2005年东王后裔代表访问菲律宾受到菲时任总统阿罗约接见

38岁的安静是苏禄王墓管理人员,她穿着一袭连衣裙,看起来和同事们没什么两样,不问还不知道她是苏禄东王第十九代孙。她说,中菲两地东王后人的民间交流,近年来未曾中断。菲律宾华裔文化传统中心顾问吴文焕在为《纽带所系:苏禄王在华的故事》一书写的附录中说:“要祝愿菲中友好万古长青,还有什么比苏禄东王的事迹更好的典范呢?”

     “希望我们的存在,能架起中菲间的友谊之桥,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温芳这句话引得后裔们不约而同地点头。

编辑:梅璎迪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