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二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 学校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 通讯员 吴琼)昨天,来自全球27所院校的112名选手汇聚上外,他们将在一间间“小黑屋”里展开第二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的角逐。本届大赛开创性地采用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通行的多语种接力同传的比赛形式,涵盖联合国全部六种官方语言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相关语言;并且,大赛首创性地以汉语为接力同传的中继语(相当于中文作为中介语言),以期从翻译的角度建构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
据介绍,在第一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大赛在比赛的赛制规则、素材安排、评分标准、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将语对组合从去年的4个增至今年的8个,并且增加了基于网络平台的预赛筛选机制,扩大了奖项范围,激发了全球各地口译选手参与的热情。
决赛采用多语种组合接力同传模式,现场共有8个同传箱,场上播放一段A语言视频,选手对应将其翻译成中文,BC语言同传根据A语言所翻译的中文进行中文到BC语言的同传。“各语种决赛选手同场竞技,以汉语作为‘接力棒’,联动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日语、朝鲜语8个语种。”上外高级翻译学院执行院长李正仁介绍。这种新颖的 “上外模式”获得了诸多国内院校学者和译界专家的支持和认可,也赢得了联合国、欧盟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赞赏。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学校希望通过比赛搭建沟通的平台,与海内外各高校相互切磋,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一同推进高水平专业口译人才的培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为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声音,尽一份力。“大赛为国内外口译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利于激发学生对多语种口译的兴趣,领悟口译的魅力,在比赛中交流口译的经验,提高口译的能力。贴近实际的大赛模式促进了口笔译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学科的发展,使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向国际组织输出人才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