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上海国际课程论坛:未来学校教什么学什么

上海国际课程论坛:未来学校教什么学什么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 2019-11-01 10:47:1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教育(2).jpg

新民晚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 课程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如何把握当前从分化到统整的课程发展国际趋势? 今明两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第17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以“多元视角下的课程整合”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 中国 台湾地区的多位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300余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一线教育工作者 ,共同 交流课程整合的理论与经验,分享中国与世界的课程整合故事,共话中国课程改革大计。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指出,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育年轻一代就是在塑造新的未来,希望通过这场学术盛宴建构更好的课程整合,履行课程人“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的使命。

大会主题报告以回答“课程整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为起点,两位专家围绕综合课程与跨学科课程的内容选择、组织与呈现展开探讨,描述了他们心目中的课程整合。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教育学院Susan Drake教授运用一种跨学科的课程模式“故事模式”,探讨了“综合课程在教育新故事中的位置”这一话题。她在报告中梳理了综合课程的发展历史、现实背景与价值取向,介绍了综合课程实施中,从个人到全球层面的不同视角,并饱含期待地展望了在“新的教育故事”中,跨学科课程将是怎样一副面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邓宗怡教授则就“21世纪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学科的形成和课程的编制”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他从“学校教什么、学什么”发问,考察了学校科目与学术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从课程编制的角度讨论了学校科目的形成,并分享了学科建设的具体案例,这些问题关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其核心在于21世纪人类技能、思维方式与理解世界能力的发展。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安桂清副教授发表了题为“核心素养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建构及其辩正”的报告,从课程整合价值溯源的视角反思了核心素养概念的局限性与重构的必要性,揭示出核心素养与课程整合之间“价值与技术融合、继承与创新一体”的双向建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课程整合的三个取向与三种整合形态。她在报告中强调,课程整合从来不只是一种课程组织技术,更蕴含着对教育的价值追求,通过课程整合培育核心素养必须实现课程整合方式的重构与创新发展。

编辑:任天宝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