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首个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最后一波重磅活动之一,首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简称“教博会”)昨天下午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开幕。与以往各种国际性教育展或教育博览会上海内外院校扎堆招生不同,这次的“教博会”上看不到发送传单的高校,和招生事项绝缘。而是鼓励全球顶尖艺术院校们把课堂和工作坊搬到了上海,展示自家艺术教育的“真功夫”,共同探讨艺术教育如何面向未来。
图说:教博会现场 官方图
各显神通
“教博会”由展览、论坛、工作坊三大板块构成,来自海内外30多家艺术名校及知名机构参与本次教博会。在为期一周的博览会期间将举办70余场工作坊和4场艺术教育论坛,以研究、展示艺术与设计教育如何面向未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展示与交流平台。
在展览单元,各参展院校各显神通,来自海内外的18个参展学校从自己的教学特色出发,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师生作品。他们利用独立策划的展览,呈现包括视觉艺术、新媒体研究、建筑与设计等各学科的教育与创作最新成果。在工作坊单元,七所国际艺术院校将呈现七十多场主题各异的现场工作坊课程,这既是教学案例的展示,也带来了各类试验性教学的体验。
在教博会现场展览板块展现的,并非是已经被定型的作品,而是呈现对于未来教育模式的探索,呈现正在孕育、激荡中的新想法、新做法、新可能。
图说:教博会现场 官方图
现场开课
来自中国的中央美院开出了三间教室,从即日起到12月1日,共有20多位老师带来科学艺术、实验艺术、社会性艺术三个方向的40节课,开展第一天,就吸引了600多人参与。尚未就读中央美院的学生,正可趁机熟悉下老师们的课程风格,亲身掂量这所高等学府艺术课程的含金量。
艺术类学术声誉冠冕全球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此次海外参展商中的代表。它与英国航空公司合作的设计项目——未来飞行装置,让人大开眼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纳伦·巴菲尔德说,这件设计是要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把作品变成现实。
图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少儿工作坊 官方图
首届教博会协调统筹、策展人施瀚涛告诉记者,当代艺术全球化的趋势非常清晰,观众可以在此了解到国内外艺术教育的不同,当前世界艺术教育的趋势等。与此同时,以西岸艺博会为代表的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里的艺博会,为上海营造出亚洲一流的艺术交易和展示的氛围,对海外艺术院校而言,他们意识到艺术在中国、在上海的巨大空间,参与并研究西岸的首届教博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分年龄
这次教博会推出的艺术课堂面向不同人群的工作坊,从学龄前儿童到专业人士都可参与。教博会举办期间,有逾70场由国内外知名艺术设计领域导师带领学生们展开头脑风暴和动手创作,让博览会现场成为一个汇聚全球艺术与设计优秀导师的艺术课堂。
普利茅斯艺术学院推出了针对6-16岁儿童的创造力训练营。导师卡洛琳·威尔金斯女士用版画印刷术把食物图案印在织物上,当作桌布,用艺术来探讨饮食文化与人际关系。导师萨拉·派克女士则教孩子们蒙上眼睛捏泥人、画黑板,让孩子们体会专注地运用身体是什么感觉。
图说:英国普利茅斯艺术学院导师卡洛琳正在和学生交流 官方图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导师加里·克劳让孩子们发挥才能用纸板来搭建一座城市,他用延迟摄像记录下过程,成为一段纪录片。上海纽约大学新媒体交互系带来了艺术与人工智能交互课题的系列工作坊、DIY可循环利用垃圾袋工作坊等。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现当代艺术专业教授带来了为期三天的“杜尚和受他影响的艺术家们”工作坊。
另外还有包括以数字艺术为主题的“未来的重点:塑造世界的艺术研究”、以及以社会和批判性思考为基础的的“话语设计”工作坊等各类现场活动。
此次教博会试图以丰富的议程设置、创新的内容、开放灵活的形式,就艺术教育前沿课题、跨学科设计与创作实践以及社会应用等议题,携手各方共同构建一个国际对话交流平台。为艺术界、教育界、投资界,为习艺师生及其家长,以及文化政策制订者了解更多信息,提供了更好渠道与机会。(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