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走进国博“希望的田野” 铭记他们最美的笑容

走进国博“希望的田野” 铭记他们最美的笑容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04-09 17:59:0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潘子璇  

恰逢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相交的重要时刻。今天上午,“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展出不同时期近150名摄影家的作品近180幅,以影像的力量,生动记录了脱贫攻坚战这一伟大历史实践。

十八洞村的蝶变


进入展厅,一幅幅精彩的摄影作品映入眼帘。青山环抱,绿水流翠,木楼相依,万瓦如鳞。位于武陵山脉深处的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曾是一个只有225户人家900多人口的纯苗族聚居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668元,为全国深度贫困村。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沉睡在贫困中的十八洞村,自此蝶变。

图说:石爬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 新民晚报记者 潘子璇 摄

2019年,十八洞村村民石爬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其乐融融。这一幕被定格在摄影师的相机中。石爬专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嫁给十八洞村的施齐文后,生了两个女儿。尽管夫妻俩一天到晚勤劳辛苦,但由于自然条件差,穷乡僻壤,薄田寡地,一家人生活贫困。2013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过她家,坐在他们家的椅子上同村民促膝交谈。

总书记的到来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命运。县扶贫工作队将她家列为精准扶贫对象,纳入了低保,送来榉木苗、梨树苗。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工作队帮她在家开了个小商店,日子越来越好了。

图说:杨超文和工人一起修缮自家老屋 新民晚报记者 潘子璇 摄

另一张摄影作品拍摄于2018年12月21日,十八洞村村民杨超文和工人一起修缮自家老屋,为农家乐分店开业做准备。杨超文于2013年底辞工返乡,开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家乐——“幸福人家”。农家乐门口,红色的“感党恩”字幅格外显眼。

如今,已实现整村脱贫的十八洞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纷纷回乡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搬家是件大事!”


展览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一幅幅脱贫前后对比的作品。通过新旧黑白和彩色照片对比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闽宁镇、悬崖村等脱贫攻坚重点区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后产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任何时候,搬家都是一件大事!”策展人在展览介绍中写道:往大了看,迁徙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碰撞、融合或进阶的前提;就一个家庭,它是生产生活资料重构、生活质量改变的重要契机。由社会动荡导致的大规模迁徙史不绝书;由生存条件变化引起的迁徙绵绵不绝,但是在全国边远地区,由政府发动并投入,为彻底改善人民居住和生存条件而进行的涉及几百万人口的易地搬迁却是空前的。

图说:张琴新旧 黑白和彩色照片的对比图 新民晚报记者 潘子璇 摄

随着贵州毕节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地区家庭经过易地搬迁走出大山。展览上,两幅并排的摄影作品中,右图是2017年12月14日,贵州威宁县哲觉镇论河村里,4岁的张琴坐在与奶奶合睡的床上。那时她们住在深山中,为深度贫困户。左图是2018年3月1日,张琴的家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她和妹妹有了自己的房间和新床。照片中,张琴穿着新衣裳,笑容灿烂。

贵州天柱县持续推进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着力打造移民新城,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总体目标,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997户21414人。在一组对比照中,右图是贫困老人刘爱菊双手捧着老家房门锈迹斑斑的门锁和钥匙。左图是刘爱菊的孙女杨壤捧着崭新的新家钥匙。

视觉记录证明了迁徙中人民的由衷喜悦,也见证了这种大规模的易地搬迁是根除贫困、种下小康希望的伟大创举。

永存心中的笑容


记者在展览的另一处,看到了三幅摄影作品,照片中的人笑容明媚而温暖,但却让观者不禁泪目。

“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三幅作品的上方,有这样一行字,字句铿锵,让人肃然起敬。

第一幅作品是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在照片中,正值青春的她在田间地头工作,面满笑容。2016年,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主动请缨一线,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几年里,她带领村民硬化道路、亮化村屯、建水柜、发展多种产业……如著名作家东西所言,“她就像一棵树融入森林,像一块砖融入大厦。” 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冒着暴雨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她的经历谱写了一段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图说:黄文秀 新民晚报记者 潘子璇 摄

另两幅作品是李保国和黄诗燕。李保国曾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出生于农村家庭的他35年来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及农技推广工作,用科技力量打开百姓脱贫致富之门,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李保国先后被授予“改革先锋”“人民楷模”等荣誉称号。

黄诗燕是湖南炎陵县委原书记,他九年如一日,带领革命老区炎陵围绕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脱贫。然而,2019年11月29日,他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黄诗燕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走后,不少人感叹:产业强了,炎陵美了,百姓富了,诗燕书记却走了。

照片中,他们的笑容真挚而美好,这些笑容也凝结成了希望,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潘子璇)

编辑:吴旭颖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