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迎来首船接卸作业。昨天下午,历经16天、约6000海里的航行,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卡莎米亚”号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靠泊滨海港码头向3号储罐输送首船21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标志着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正式投产。

图说: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卡莎米亚”号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靠泊滨海港码头向3号储罐输送首船21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 王焱 摄(下同)
盐城地处沿海,腹地广阔、港口能级高,具备承载重特大临港产业项目优越条件。2018年国家规划布点综合能源产业基地,核准在滨海港工业园区建设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项目建设包括4座22万立方米储罐和6座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储罐,1座可停泊8至26.6万立方米LNG船型专用码头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
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和省“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2019年5月开工后,中国海油集团立足“双碳”目标,将项目列为重点工程加以推进。今年以来,盐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力打造长三角综合能源保障基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滨海县委书记、县长吴启标表示:“围绕项目建成投产时间节点,我们精准对接项目需求,深入一线主动服务,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图说:中国海油江苏盐城“绿能港”项目基地
“盐城‘绿能港’项目建设应用‘智慧工地’系统,实时掌握、全过程追溯施工现状,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该项目负责人李峰介绍,在吊装跨度近100米、重量800多吨的储罐拱顶时,项目组通过精密计算、模拟推演及现场试验,将吊装过程中拱顶模块变形量控制在5%以内。不仅如此,项目还开展技术革新,突破多项技术瓶颈,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软著10余项,通过设计优化、施工优化及设备国产化等降本增效节约1.07亿元。
据了解,盐城“绿能港”是集液化天然气接收、储存、外输,以及冷能利用、燃气发电、燃气制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清洁能源供应基地。李峰测算,该项目每年可供应约85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全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氮氧化物6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此外,盐城“绿能港”投产将极大提升华东地区清洁能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中海油江苏LNG接收站项目,是盐城“绿能港”的主体工程,一期工程主体4个罐体于2022年5月26日实现机械完工,6月30日如期具备投产条件,于9月26日迎来首船接卸投产。目前,一期扩建工程正稳步高效推进,接下来将完成6个储罐的内罐施工,预计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