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活色生香的饭局,提供了真实的、令人身临其境的上海语境。申城作家石磊的新书《上海饭局》用大量对话展现上海的文化特色,此书近期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五(wu)原路和五(en)角场的“五”怎么读?落大(du)雨、着大(da)衣的“大”怎么读?书中讲河鳗,“焖到滴滴糯”,又不禁感叹,“滴滴糯这个词,如今是老派上海人才会讲的了。”石磊写道,“我姆妈讲一口老法上海闲话,钞票叫铜钿格,以前叫顾歇格。顾歇的语言,不凶,平平和和,跟侬相安无事的,是文的,后来的语言,吃子弹、吃狼奶讲的,是武的。”
这些语言娓娓道来上海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直到今天的历史、文化、生活、故事,既写过拥挤的老弄堂与亭子间,也写过奢侈少爷的早餐。上海的腔调,于小事中见微知著,于文字中绵远流长。这些琐碎的饭局闲谈,如同一只观察上海的万花镜,让读者看见这座城市的千面。
作者对于食物的品评引人注目,他善于融合视觉、嗅觉、味觉,将饭桌上的菜色描摹得新颖别致,充满了层层推进的画面感。如形容红烧肉裙边佐葡萄酒,是“关公配青龙偃月刀”;“臭豆腐是一枝艳骨,闻着气味难言,入口柔弱无骨,那种滑糯悱恻,难描难画”;“韭黄鱼丝一大盘呈宴,玉露金风之姿,大应锦秋之景。”
饭局是由人组成的。每场聚会都办得热闹丰盛,饭桌上也卧虎藏龙,集合了不少沪上名人:沈宏非、傅滔滔、谢春彦、夏书亮、张力奋、孔祥东……作家、画家、钢琴家、美食家一应俱全。这些个性鲜明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引入了不少文人风雅之趣。
书中的30余幅油画均由上海油画家夏书亮所绘,分6组插入,包含上海的四季景色,还收录了13幅张力奋提供的黑白摄影照片,均为抓拍上海的行人及街景,作者为其配上了有意思的注解,多层次多角度展现申城风貌。(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编辑:陆玮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