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7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长潘岳书面致辞中指出,要注重古今中外对比,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深度研究阐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本质要求。要强化学理研究,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研究阐释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呼应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人类社会发展,是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盛会,也是推动人类学民族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复旦大学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愿以此次年会为契机,与全国各兄弟单位加强课题共研、资源共享、学科共建、模式共创,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丙中在演讲中提出“中国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中国之中”的主体观点。他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社会发展,中国人将在世界范围建立广泛联结,产生新型的民族凝聚力。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受益于走进世界的过程,必将更大地受益于我们已经身处的世界社会,这也正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教授何明在演讲中强调,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坚持实证研究,要从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要出发,面向民族学的元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民族学学者要坚持社会主义理论本色,挖掘中华文明史中的思想与智慧,广泛深入本土与国际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研究真实的社会问题,回应学科发展、国家与民族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构建面向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民族学知识体系。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