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提前感受上海美院宝武新校区的“新海派”设计

在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提前感受上海美院宝武新校区的“新海派”设计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09-26 18:56:0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旭颖  

      曾经以炼钢为用途的吴淞创新城原宝武不锈钢地块原型钢厂房,即将“蝶变”成为上海历练设计人才的新宝地。在今天开幕的第二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宝武新校区项目宣布将于9月28日开工。1000天之后,这座工业遗存就将化身新的艺术地标,汇聚全国乃至世界的设计、艺术、文化人才。


打破围墙成为社区引擎


       今天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现场,上海大学展区内摆放着的上海美术学院宝武校区设计模型成为吸引众多目光的焦点。校区主教学区总建筑23.5万平方米,配7万平方米宿舍配套区。长约860米、横跨三个街区的“长条形”校区显得尤为特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章莉莉介绍:“这是因为原本的厂房是流水线作业,形成这种‘长条形’的地块。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工业遗存的主要结构。”

      此外,校区“没有围墙”的设计也让人眼前一亮,此番设计也是全国高校中的首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曾成钢表示:“打破校区与社区的边界,将为师生们的艺术创作带来无限可能,也会让这座艺术院校成为这一整片街区的艺术引擎,引领文化艺术氛围。”
      打破边界的概念不仅体现在“没有围墙”的校区硬件上,也体现在功能划分的软件上。校区将以该地块的三个街区作为天然分隔,设置主教学区和国际教育联盟与新海派艺术发展中心、配套综合馆群三个区域,在教学之余也能承担工作室、论坛、展览等多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打破校园与社会、与市场的边界,让艺术设计真正走进人们生活。


工业遗存蕴含艺术底蕴


      “设计的核心就是创意,而创意不是‘无根之水’,需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土壤。”这是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眼中,此次校区选址将带来的优势。历史上,宝山湾是一片艺术的沃土,走出过徐悲鸿等众多艺术大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资源,这些将是孕育青年人才艺术设计创作的根基和源泉。

      此外,宝武工业遗存也为这片土地染上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的色彩。传统与当代辉映,艺术与工业并存,设计与生活相融,将让这里成长的艺术学子,青年艺术家都自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新海派风格。


海派文化蝶变崭新故事


      “新海派”,是这次大会上上海大学“新海派客厅”展区的关键词,也是“新海派一公里”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的设计主题。

       展会现场,呼应校区项目所在的工业遗存风格,上海大学展区里搭建起两座“炼钢炉”,一座盛放西式风格的师生设计作品,另一座盛放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在西式风格的“炉”中,能见到以非遗掐丝工艺制作的现代造型花器;传统风格的“炉”中,传统的竹编、刺绣等元素也被应用到音箱、包包等当代人日常生活的物品上。
      曾成钢说:“此次带来展区的作品,是‘新海派’的缩影。炼钢炉就是我们未来锤炼人才的基地。海派文化是开放的、包容的,新海派就要更开放、更包容。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培养人才的理念,也是未来我们扎根宝武新校区继续贯彻的宗旨。”(新民晚报记者 吴旭颖)


编辑:李元春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