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亭镇,有着一群可爱的老年人,他们放弃退休后轻松悠闲的晚年生活,奔波在社区积极参与助老志愿者活动,为高龄独居、纯老家庭老人送去关爱和帮助。这种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是结对、是帮衬,更是传统邻里关系的一种升华,传递了向上向善、守望相助的温暖风尚。
她是社区的连心桥
刘根兄阿姨是小区“老年界的红人”,今年75岁的她是最早一批加入“老伙伴”项目的志愿者,大家提起刘阿姨个个都是“五星好评”,与她结对的高龄老人们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小阿妹”。
如何更好地服务老人?如何让退休生活更开心?如何充盈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刘根兄想到可以把退休老人们号召起来,联合居委办一个退休课堂,充盈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得知社区内的王阿姨老伴刚刚去世,成了一名独居老人,刘根兄主动提出要与王阿姨结对,带着她参与退休课堂举办的各式活动:游上海、品美食、学舞蹈等等,在游玩过程中,让王阿姨体会到社区的温暖,带她走出阴霾。刘根兄说:“独居的老年人生活孤独闭塞,我尽力帮他们疏导,让他们多开口多欢笑。他们快乐,我就快乐。”
长护险护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级评估等方面的养老政策和补贴范围是老人们最为关心的,为此,刘根兄特地向居委的工作人员请教,把政策学透吃透,再去和老人、家属们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耐心细致地给出一一解答,一些高龄独居老人腿脚不便,刘根兄就主动帮忙跑腿、开证明、准备材料,帮老人们完成申请手续办理。刘根兄架起了社区与老人之间的桥梁,她会认真收集老人需求,及时反馈给社区。通过刘根兄的“挖掘”,社区为多位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爱心餐、智慧养老关爱电话、长护险等服务。
她是老人的主心骨
钱桂娟阿姨退休后参与志愿活动的时长已经超过1300个小时,在志愿活动中钱桂娟感受到了浓浓的成就感以及老人的感谢,这也是多年来她坚持为老服务的动力。
2018年4月,钱桂娟迎来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可她却闲不下来,身为老党员的她想着发挥余热为社区做点事。恰逢幸福弄堂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工作人员都力荐钱桂娟担任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从上任的第一天开始,钱桂娟就尽心尽力,发挥自己以往组织团委活动的经验,为老人们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还与日托的老人们结对,成为了“老伙伴计划”的一员。钱桂娟今年已经63岁,但依旧觉得自己还年轻,她说:“我要继续把这项志愿者工作做下去,继续为老人服务!”
“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是钱桂娟成为老伙伴志愿者后一直坚守的理念。她与老人们约定好每周四都会到家里来给他们量血压,陪他们聊天,帮忙做家务,检查平日服用的药物是否需要补充,虽然做的都是小事,但钱桂娟总是把老人的事当成头等大事,亲力亲为,所以每周四她都要空出来,完成和结对老人的约定。有一次,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家里的电视机出现了故障,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求助钱桂娟,接到电话后的钱桂娟向老人保证一定帮他解决问题,并帮忙联系了维修人员上门。考虑到老人可能表述不清问题,钱桂娟还特意上门和维修人员沟通,验收维修情况,老人很是感谢,他说:“有她在我就有了主心骨,就觉得安心了。”
她是老人的贴心人
“看见她来,我就开心了。”这是和黄仙妹结对的老人说的最多的话。黄仙妹阿姨是刚刚加入“老伙伴”项目的新人,但在关爱老人这方面,她已然是一名“专家”。
虽然对志愿者的要求只是每周一次电话问候、一次上门探访,但黄仙妹每天早晚各一次去老人家里探望,确认老人的情况,她说:“老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他们平安我才放心。”与黄仙妹结对的陈阿姨是一名视障独居老人,那天黄仙妹如往常一样上午前去探望,结果陈阿姨一开门,吓了她一跳——房间地板上全是玻璃渣。黄仙妹赶紧上前检查情况,幸好陈阿姨只是手上擦破了点皮,身体并无大碍。黄仙妹将老人安置到卧室并询问了情况,原来是陈阿姨在往热水瓶灌水时,瓶子内胆受热不均破裂,但由于陈阿姨视力较弱,没有发现异常,拎着水瓶在室内走,这才弄得满地都是。安抚完老人,黄仙妹仔仔细细地把屋子打扫干净,确保没有碎片会割伤老人后再精心准备午餐,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口口喂给老人品尝。
黄仙妹手巧心细,多才多艺,给老人们的生活注入了鲜活的力量。黄仙妹平日就喜欢研究烹饪,成为老伙伴志愿者后,她考虑到老年人的牙口和身体,制作了少甜软糯的点心随时带在身上,便于分给老人。此外,黄仙妹还是一名沪剧爱好者,与她结对的老人也是沪剧迷,在知道老人的爱好后,黄仙妹开始留心社区举办的戏曲活动,鼓励老人参与社区组织的戏曲社团,在黄仙妹的努力下,老人结识了不少戏曲同好,日常生活也充实了起来。
安亭镇“老伙伴”项目实施至今已近十个年头,现有120多位低龄志愿者,为600多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家庭互助关爱服务,每位志愿者结对5位高龄独居老人,为他们提供帮扶服务。安亭镇的老年志愿者作为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退而不休,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和温暖。
通讯员 姚奕奕 新民晚报记者 徐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