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透过猫的视角讲述关于友爱与陪伴、记忆与历史、生命与永恒的隽永童话,吸引着大小观众产生对故宫的旖旎想象。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排的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正在北京热演,不断加场将演到春节后。新空间剧场版《猫神在故宫》昨晚在黄浦剧场结束了首次来沪的10场演出,去年夏天,这部作品在北京曾驻场演出103场。而就在今年5月,歌舞剧版本也将来到上海,参加静安现代戏剧谷的演出。
在中国儿艺院长冯俐眼里,前者是“大猫神”,后者是“小猫神”,两部作品虽然都改编自她创作的同一绘本,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不相同,最终,不同的演绎方式共同将中国故事和故宫文化传递给更多观众。冯俐希望以此形成合纵连横之势:“同一个IP以不同的视角去解读,不同的样式去呈现,这样在扩大儿童剧的影响力上会特别有价值。”
在新空间剧场里,“小猫神”设计了很多互动环节,比如观演前孩子们可以钻猫洞,穿着偶服的“故宫猫”会和观众进行问答,构造了富有童话色彩的猫咪世界。去年3月,北京市西城区与上海市黄浦区缔结了友好城区,《猫神在故宫》便作为“北京故事”的代表而来,最后一场演出恰逢立春时节,也是京沪文化互动的一缕春风。此剧出品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经营中心总监姜琼说:“黄浦剧场是国歌唱响地,又位于北京东路上,和我们的故宫故事历史遇见历史,奇妙而有意义。”
上海的10场小剧场演出不光吸引了孩子们来看,还吸引了不少“猫主子”,上周六晚的撸猫派对专场,就是为爱猫人士特别设置的。“儿童剧首先是给孩子看的,但又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冯俐认为,好的儿童剧应该是一幅看不尽的画,每个年龄段都从中看出不同的内容。5岁的孩子感受着有趣的故宫猫,10岁的孩子从中看到了物是人非,成年观众看到了死亡教育,不少成年观众哭湿了半包纸巾。这也印证了冯俐所说的:“儿童剧本来就应该是全年龄的。每一个成年人都是曾经的孩子。”
“大猫神”的创作团队中,有几位都参与打造了“小猫神”,比如“小猫神”制作人李东是“大猫神”的制作顾问,“小猫神”导演刘晓邑是“大猫神”的编舞。李东坦言:“特别幸运在做一部戏的时候,同时两次踏入这条河。”“小猫神”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时是一个非剧场的特殊空间,所以做成了一个沉浸式的、互动感更强的戏,它跟观众没有舞台和观众席的界限。而中国儿艺的剧场是一个标准的镜框式舞台,定位成歌舞剧,对整个故事的剧情、对音乐、对视觉的要求和对演员的要求,都是极高的。
位于王府井的中国儿童剧院,“大猫神”正在火热上演。一位小观众已经三刷,并且让妈妈订了四刷的票。一位妈妈说:“我们小时候看韦伯的音乐剧《猫》,现在带孩子来看中国的‘猫神’,特别自豪。”各地的“小宝贝”拉着行李箱来中国儿艺看“猫神”。首轮演出约50场,创下中国儿艺首演纪录新高。这部合家欢式的作品,也将于春节期间在“故宫以东”,形成中国年·中国猫的文化热点。(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 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