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剪纸、面塑、蛋雕......这些异彩纷呈的非遗技艺,勾起人们心中最为浓郁的年味。
当非遗遇上龙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今天,走近杨浦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花样经”,一起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故事。
上海花样经
一到过年,人们骨子里的年味儿记忆就开始觉醒,大街小巷,除了吃,一定也少不了各式各样年味十足的剪纸作品。
在上海,剪纸又叫剪“花样”。老一辈手艺人在剪花样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客人的性别、年龄和样貌特征,即兴唱出有针对性的歌词以讨个“好彩头”,这就是花样经。
2007年,“上海花样经“被列入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上海花样经“传承人郑树林的坚守,让这一市级非遗项目从杨浦走向了世界。
传统的剪纸主要用于节庆、祭祀
花样经剪纸不仅动、静结合
还更接地气
早期上海人的旗袍、鞋面
枕头、台布上的刺绣底样
多来自剪纸花样
绣花娘将剪花郎剪出的花样绣在服饰上
待水浸泡后 宣纸散去
留下的就是精致的“花样”
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
郑树林传承的”上海花样经“剪纸
以不准画、不准描为标准
手势既出 便成定局
百刀如一刀 每一刀皆无犹疑
刀锋转折间
让每一幅花样成为了不重复的经典
妙手剪百龙
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为了迎接2024甲辰龙年
郑树林带着徒弟们
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剪龙”
福龙、平安龙、透白龙、鱼跃龙门
以“龙”为主题的作品
已经剪了380余幅
除了大幅的作品
大多数花样都是小而精的
郑树林时常拿着一把22公分长的鱼头剪
在只有几公分的纸上剪花样
一条龙 多则三五分钟
最快的一分钟内就能剪好
龙形流畅 浑然天成
“纯手工的剪纸是有灵气的,它不像数码照片,可以删了重拍,或者无限PS,剪纸成败在乎细节,是挑战,也是乐趣。一个优秀的花样剪纸手艺人,画稿永远在心里,不在纸上。“郑树林告诉记者。
”花样经“不仅是手艺人走街穿巷、设摊卖艺时的营生,其中还蕴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传统技艺和民间故事。现如今,能边剪边唱的花样经手艺人越来越少了。为了将这些花样经和一些传统的花样流传下来,郑树林在十多年间寻访了四五十位老艺人,记录下了几十段经典的花样经。这些曲调以扬州小调、苏北小调、南汇调为基础,配上不同的唱词,才形成了完整的上海花样经。
花样剪纸里的每一个小转折
都蕴含着大乾坤
灵魂之处还在于一把剪刀
剪刀要“打松”到可以晃动的程度
剪起来才不费劲
剪的时候剪刀不能垂直
而要向外倾斜
剪出来的纸才不会露出切口
更显饱满
剪了40多年的纸
郑树林手上一个茧都没有
全仰仗传统剪纸的“老规矩”
“纸间江湖”
花样经总有新花样
剪纸在技法上是传统的
但题材一定要“潮”
在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的当下
“老花样”如何拥有新活力
郑树林选择融入时代
他和各大中国风游戏IP合作
让非遗走进年轻人的世界
他不仅是游戏的“御用”剪纸师
每次有线下活动
他都会受邀在现场给玩家表演剪纸
寥寥数剪
快马江湖尽在纸间
“游戏很大一部分受众是年轻人,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的血脉。花样剪纸和这些大热的游戏IP结合,可以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去传播传统文化。”在和剑网三、王者荣耀等大热游戏合作的同时,郑树林也收获了不少玩家粉丝,他的剪纸作品在玩家中也十分“抢手”。
资料图
“花落各地”
非遗花样经成为抖音网红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技艺
2008年开始
他便在长海路街道开设了
免费的线下培训班
每周定时开课 坚持了整整16年
2020年起
他把工作室搬到了网上
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
让上海花样经在世界各地生花
“我们把纸张对折起来叫‘合’,比如天地合、鸳鸯合,都是吉祥之意。鞋花剪纸之所以越来越小,正是因为‘裹小脚’的习俗。宋朝的苏东坡专门给小脚鞋写了一首诗《菩萨蛮·咏足》。”直播间里,郑树林会结合手中的图案,为观众科普一些文化常识和民俗故事,它们大都来自唐宋中期的书法、字画和散文诗歌。
在郑树林的直播间里
摄像头总是对准一双略带皱纹的手
一把大剪刀、红白双色的纸张
剪到兴头
不时冒出一两句沪语小调
为了丰富直播内容
他还将春节到古漪园“练摊”
的日常项目加到直播中
在这里
他与世界各地的剪纸爱好者相遇
在他们的心中
播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也赋予了”上海花样经“
更鲜活的时代生命力
陈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