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杯”走进喀什校园,传递阅读与写作的力量,收获了热忱和信任,也收获了感动。我们热切地期盼收到喀什同学们的美文,期盼着下一次的相会!
“夜光杯”,一个在全国报纸副刊熠熠生辉的名字,78年来传递着阅读与写作的力量。近日,夜光杯进喀什校园第二季与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联合推出“爱我中华语言美”征文,这也是为庆祝新民晚报创刊95周年而策划的夜光杯美文征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2024年5月底,夜光杯编辑们飞越5000公里抵达喀什,先后在巴楚二中、叶城二中、泽普八中、莎车一小、莎车二中完成了主题各有不同的讲座,与同学们探讨阅读、写作与成长的关系,通过新民晚报报史诠释新闻媒体的责任,解答学生们的疑问,每一站都收获了热忱和信任。
6月初最后一站,他们在喀什六中奉上了一堂作家赵丽宏的线上语文课。通过视频,喀什的孩子们跟着赵丽宏线上游览了上海的文学花园、作协办公地。孩子们与赵丽宏坦诚对话,表达自信大胆。
喀什460万人口,青少年的比例高达近三分之一。这两年,国通语的推广卓有成效,小学生、初中生基本都能说一口标准的国通语,但因当地师资和物质条件参差不齐,在培养阅读习惯以及日常书写上,仍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这也是“夜光杯进喀什校园”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响应的原因。
不少老师表示,这样好的活动、难得的分享,对学生们拓展视野、提高学习动力有很大帮助。莎车二中语文老师周冰曾在上海实验学校交流学习过三个月,对上海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以后还能创造一些同龄学生的交流,分享一些上海学生的作文,会对这里的孩子有帮助。”
一路上,夜光杯编辑们遇到了许多援疆的上海教师,他们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本事和拳拳之心交给了喀什。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基础教育“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总领队肖铭近日将年满六十岁,即将荣休,他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三年都留给了喀什六中,留给了喀什的孩子。叶城二中的数学老师陈越天来自上海行知实验学校,这是他第二次来援疆,他也是少有的带高中毕业班的支教老师。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证大外国语小学的杨燕青则在莎车一小德育处工作,需要面对三千多名学生的教育挑战。
在活动中,夜光杯编辑们充分感受到了喀什学子们的淳朴热情真率。他们渴望走出喀什,了解上海,了解一个更辽远的世界,也渴望表达自己,而阅读与写作就是那把打开大门的钥匙。
巴楚二中的热孜完古力·玉苏甫分享了自己写下的故事:她的叔叔与来自河南的汉族姑娘结婚,奶奶苦于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热孜完古力自告奋勇,从做一个小翻译到教奶奶学国通语。
而在泽普二中的讲座后,有所触动的学生阿卜杜许库尔含泪请教夜光杯编辑:“我想写一篇我的妈妈,但我不知道怎么写……”
从第一季的“读美文”到第二季的“写美文”,夜光杯助力喀什的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国通语、更好地成长。沪喀情未了,天涯亦咫尺。我们热切地期盼收到喀什同学们的美文,期盼着下一次的相会!(摄像:张剑;摄影:张剑、任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