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召开,来自中国、法国、英国、瑞士、瑞典、美国、澳大利亚、老挝、泰国、尼泊尔、阿联酋、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及全球健康和公共卫生方向的师生齐聚交流。世界公共卫生联盟全健康(One Health)工作组秘书处同时揭牌。
为如期实现健康中国2030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会上提出倡议——全球各方应携手参与全球健康行动,努力降低全球健康不公平性;全球研究机构、医学院校需联合开展创新研究,为控制传染病和慢病的全球蔓延提供新工具;各国政府要承担国家责任,不断推进能力建设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各国人民需交融不同文化,以系统和发展思维构建现代文明社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报告中指出,全健康理念强调通过整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平衡和优化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75%的新兴及再发病原体源于动物,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H7N9的起源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等威胁以及环境变化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均体现出运用全健康理念解决人-动物-植物/环境交界面复杂问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他呼吁社会各方应采取行动,做好应对未来疫情的准备。
会议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合作协议续签,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国际期刊Global Medical Education(《全球医学教育》)创刊,将为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和未来医学人才发展提供一流的交流平台。
范先群院士介绍,五年前全球健康学院成立,确立了全球健康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五年以来,全球健康学院展现了在推动全球健康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率先建立全球健康与全健康教学体系,通过多国联合实践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与澜湄地区国家合作成立“一带一路”热带病防控国际联合实验室,分享中国经验;开发全健康治理能力评价工具GOHI指数;创办国际期刊Science in One Health及Global Medical Education;与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面向未来,医学院将继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制定并践行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规划,构建多元、可持续的全球健康教育和研究体系。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