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文化浸润心灵,教育照亮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点燃乡村希望

文化浸润心灵,教育照亮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点燃乡村希望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07-09 10:29:46

来源:新民网-旅游频道   作者:综合  

安徽宣城,这片文房四宝中宣纸的诞生之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热土。宣城泾县孤峰村,远离城市56公里的书香之地的小村落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留守儿童,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读书娃,父母为了生计远赴城市务工,留在故乡的是这群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漫长的暑假,离开学校的孩子面对着空荡荡的宅子,在空荡荡的村子里游走。生活孤独、缺少玩伴、缺乏学习娱乐方式、假期安全缺乏保障、青春期叛逆无助、与爷爷奶奶沟通不畅……这些留守儿童常见的问题在这里慢慢滋生、发酵,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制约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得知这一现状,上海商学院商务外语学院团委和皖籍学子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于2019年启动了“去有希望的地方——护航留守儿童,传播百年宣城”项目,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同时挖掘和推广宣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用文化充实孩子们的暑假生活。项目团队成员皆来自上海商学院商务外语学院,他们为留守儿童提供教育辅导,同时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见识。他们在泾川镇的实践中,不仅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关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自成立以来,项目通过实地调研、线上教学、新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泾川镇的山川田野,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项目团队与当地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合作,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英语兴趣教学、心理疏导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开阔视野;同时,通过文体活动、手工课、音乐课等,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目前项目已累计为宣城市泾县的百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了相关教学辅导,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学业成绩,也让他们的假期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团队成员走访调研查济古村)

项目团队还将关注点放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传播上,力求以更加丰富的载体来帮助留守儿童群体,使得他们能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与保护。在宣城,这里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美誉,宣纸、宣笔、徽墨、歙砚,每一样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里的古建筑、水乡风情、琴谱、宣纸、油布伞、书法作品、诗词、陶窑等文化遗产,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项目团队成员利用寒暑假深入乡村进行文化采风,在调研中深入了解这些特色文化,并通过“去有希望的地方”自媒体账号发布双语宣传视频,记录宣城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记录宣城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

(宣城市马头村制陶手艺)

“去有希望的地方”项目名称寓意着团队将积极前往那些需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地方,通过教育和关爱,为留守儿童带去希望与温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号角正在吹响,青年学子们积极响应,用他们的青春、智慧和热情,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与泾县地方政府的合作,在努力扩大受益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宣城市范围内设立多个教育辅导点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的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宣传泾川镇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和乡村振兴的成果。他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泾川镇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去有希望的地方”项目,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的探索,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和留守儿童未来的深刻思考。在这里,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共同成长,共同点亮希望之光。这片土地上,不仅有宣纸的墨香,更有孩子们的笑声和梦想。

新民旅游也将持续关注和助力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让我们携手前行,去有希望的地方,点亮每一束光,照亮每一个未来。

编辑:张晓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