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要不要让中小学生超前学?哪些孩子适合超前学?超前学与“双减”政策是不是相悖?昨天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研讨会上,这些问题得以进一步厘清。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基于课程标准又高于课程标准的适当超前学习,在全世界都是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一条主要通道。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标规定,一年级上学期教20以内的加减法,事实上,相当多的幼儿园小朋友都早已学会了,难道这个标准就一定要成为一年级孩子学习数学的‘天花板’吗?”有着教育部中小学数学课标编写组成员、人教社新版数学义务教育教材主编双重“头衔”的福建师大校长王长平提出质疑,认为“双减”政策的目标是减负增效,但实践下来往往只关注了减负,却忽视了增效,尤其是对排名前5%极具创新潜质的资优生,把他们的学习内容框死在课标里,是对人才的埋没。他说,课标是基于全体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到6年级时约半数学生觉得数学课标的要求是比较浅的,对于前5%的学生来说,他们完全有能力在高一时就自学完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试想,像国家的强基计划,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凭什么招那些只会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

图说: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研讨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王蔚 摄影(下同)
有趣的是,新民晚报记者在会议现场发现,有小学校长说,即便是20以内的加减法,也能够检测出不同孩子的数学能力。该校曾在一年级孩子中做过测试,虽然几乎人人都会类似“16+3=19”这样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但是,如果变换一下题目,改成“3+5-2+6-4-3+5”,有些孩子就懵了,步骤越多越能考验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再比如,“9-2+2”这道题,按课标是要教孩子分两步做运算,那么对于资优生是不是可以换个教法,教会他们懂得“-2”与“+2”这两个正负数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呢?王长平校长也表示,课标里把勾股定理放在初二教学,如果5年级的资优生掌握了勾股定理,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完成很多拓展型的题目,如果不让他们提前接触到这个知识点,很可能在5年级这个学段就把头部5%天资聪颖的孩子泯灭掉了。
那么,超前学习会不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呢?与会专家表示,这就需要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情、天资、勤奋程度做比较清醒的评估与认识。一般来说,超前学习是资优生们普遍的成长“秘诀”,而资优生群体本身就是十分小众的。沪上某顶级高中校长在会上列出了一组数据,该校30多年来从数学班里走出了1200多名学生,但他们中数学能力超强的学生仅200多名,其中在数学研究上特别有天赋的学生也就50多人。可见,如果随意拔高孩子的学习难度,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就是拔苗助长,而对于志在考取国家强基计划的高中生来说,就应该为他们制定一份个性化的“课程标准”,因材施教。
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校长李晶说,每年清北在云南的“裸考”招生,约有四分之一是录取他们学校的学生,但学校在数学资优生培养上也遇到了一个难题。老师们仔细研究了这几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的招生题目,发现不超前学习,不加强课后培训,是做不出考题的。现在基层学校特别缺乏高水平的数学教师,招聘一个奥赛“金牌教练”,人家开口就要一百万年薪,如果指导学生拿了金牌还要有奖励,现行的中学人事制度是很难满足这些条件的。

图说:华东师大发布中学-大学数学在线衔接课程
好消息是,华东师大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学-大学数学衔接课程“大学数学预备知识选讲”。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吕长虹介绍,这项课程精准把握高中与大学数学衔接的内容,以知识增长和学业提升为导向,切实强化学生的多维能力。据悉,该课程将投放在“公共数学虚拟教研室”等多个网站,既方便学有余力的高中生超前进入大学段学习,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学优质数学教师匮乏的问题。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