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上美影遗珠不可蒙尘,HiShorts!重审水墨丹青中的中国意境

上美影遗珠不可蒙尘,HiShorts!重审水墨丹青中的中国意境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前幕后 2024-09-04 12:00:21

来源:   作者:综合  

图说: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参观展览

新民晚报讯(记者 乐梦融)点燃全球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摆脱西方框架的束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美学韵味。游戏中的过场动画如电影大片,致敬中国传统美术。近日,在上海今潮8弄举办的《超时空对话——上美影“遗珠”×HiShorts!动画艺术展》,把观众再一次链接上了那些曾经追过的中国经典动画。展览首次汇聚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遗珠”,精选30多部上世纪60至90年代的作品,深刻展现“中国动画学派”在喜剧风格与民族样式上的前瞻性探索。

HiShorts!作为国内短片电影节的头部平台,精选竞赛板块动画单元优秀作品,以东方古典审美为集中特色,通过当代青年影像创作者的新锐视角,描绘和传达中国美。在这里,观众们在两代动画创作者的“超时空对话”中,探寻中国动画之中的传统文化根脉。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科学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美学的力量”跨学科暑期学校走进展览,以“动画艺术短片的意境美”为主题开展对话。

此次活动以“水墨风格动画”为载体,从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中国美学给世界提供哲学和思想层面等角度切入,探讨中国动画短片美学意境和哲学思想。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杰出国际学者和专家,和学生们共同观赏6部各具特色的动画经典,它们展现了中国动画的深厚底蕴,也让今人对动画意境美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短片成为了跨学科对话的话题,多学科背景和东西视角为交流增添了活力。

图说:国家一级编剧、儿童文学作家凌纾介绍了动画短片的创作

图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Ernst Pöppel教授代表海外学者提问

国家一级编剧、儿童文学作家凌纾介绍了动画短片的创作及其背后的艺术表达。凌纾提到,影片画面中有很多空白审美,是来自中国绘画。“为什么要留白?就是给我们观众想象的空间。西方的艺术强调一种力量、奋斗每一尊希腊雕塑都是动态的最高点,他们都像火一样在燃烧,充满了激情,这在中华美术里面是没有的。中国绘画里人物多数都是在看书、弹琴、下棋,以及在山林里边独自行走。他们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他们希望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如果人与自然能浑然一体,这就是中华艺术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道家哲学对“意境”有着深远的影响,讲求顺应自然的本真状态。宇宙万物自有其内在的秩序与和谐,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启发了许多艺术创作者。正如“道法自然”,优秀的动画短片也往往通过简约而富有哲理的叙事和画面,带观众感受到一种自然宁静的精神境界。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Ernst Pöppel教授在阅片后表示,《女娲补天》动画短片让他联想起2000多年前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变形记》,也就探索了形态转变的主题。女娲在动画中变换形态的表现手法,与西方文学中奥维德的叙述有着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揭示了重要的事实:尽管文化背景迥异,中外的动画艺术共享着共通的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能够激发跨越国界的共鸣和思考。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中国动画艺术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情感,促进和其他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图说:上美影的动画作品《女娲补天》海报

图说:上美影的动画作品《螳螂捕蝉》海报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