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海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模拟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海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模拟等领域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创 2024-09-10 16:44:1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图说:浦江创新论坛量子科技专题论坛 主办方供图(下同)

以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为代表的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近年来,在物理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等多学科融合促进之下,量子科技的基础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测量、器件和设备等体现出了强大的量子优越性,展现出了解决新材料设计、生物药物研发、通信金融安全等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巨大潜力。

9日,以“未来之光:量子计算和量子器件的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浦江创新论坛量子科技专题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专家们深入剖析了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量子科技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新加坡量子中心创始主任阿图尔·埃克特探讨了从好奇到安全的量子随机性和量子密码学的演变,以及贝尔不等式的违反如何挑战经典概率论并为量子通信提供安全保障。他指出,值得信任的实体是安全通信的关键。量子纠缠和量子密码学的发展不仅验证了量子力学的非经典特性,还为信息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不论如何,科学是无止境的,在浩瀚无垠的量子物理、量子科学以及量子通信之中,我们需要丰厚的土壤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索”

“在量子计算和模拟领域,我们计划在未来5年实现几百到上千个量子比特相关操控,实现量子模拟研究高温超导、量子相变等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教授介绍:“未来10-15年内,有望将量子比特数量可以扩展至数万个甚至几十万个,并在量子纠错助力下实现通用量子计算的进一步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理论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谢心澄探讨了拓扑绝缘体和拓扑相变理论,特别是拓扑绝缘体在实现无耗散电子器件方面的潜力。“通过改进拓扑器件的设计,可降低甚至消除能量耗散。我们设计的拓扑绝缘体拥有特殊的边缘态,这里没有任何电阻,像单通道高速公路一样,所有运动物体根本不会相撞,有条不紊地进行各方向的运动。”他指出,尽管拓扑绝缘体提供了一种理论上无耗散的电子输运方式,但在实际量子器件中能量耗散是普遍现象,通过设计特定的拓扑绝缘体设计可以克服这些本体耗散。

在量子产业领域,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分享说,量子科技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领域之一,被视为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对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过去十年间,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企业数量和投融资规模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增长。然而,国内量子初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技术挑战、商业化障碍、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米磊建议,应加大对量子科技领域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支持基础研究、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为量子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投入量子科技领域,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上海是我国量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和量子基础设施布局的重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量子科技的发展,支持开展量子前瞻性研究。上海将推进量子科技发展放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目前已经集聚培育了一批顶尖的量子科技科研团队,建设了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模拟、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未来,上海将坚持前沿探索,深化基础研究布局,强化高水平人才引育,持续推进量子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建设。

据悉,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编辑:郜阳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