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沪乡空间”位于浦东惠南镇海沈村。受访者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南汇话大挑战、“煮海熬波”模拟体验,100多种已经消失在田间村头的上海原生植物重现沪乡空间小院……今天,上海首个沪乡文化与本土生境沉浸式体验馆“沪乡空间”在浦东惠南镇海沈村对公众开放。
“沪乡空间”位于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是上海首家沪乡文化与本土生境沉浸式体验馆。它是一个传承弘扬上海郊区优秀传统文化、一站式了解上海原生动植物的公益性乡村文化展示馆。由浦东新区惠南镇人民政府、惠南镇沪乡文化创意促进中心、海沈村村委会联合创办。
南汇地区乡村风貌的“清明上河图”
步入沪乡空间,只见在一个约120平方米的展览馆里,浓缩了南汇地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多媒体展示南汇方言文化是其中一大特色。“拿摩温”“青鲜”“卡活”……这些南汇闲话你能猜中几个?“南汇话大挑战”互动游戏,南汇方言墙,南汇传统谚语、谜语、儿歌、山歌展示等,让观众可以参与其中、其乐无穷。
图说:南汇方言墙等。受访者供图
展览设有4个南汇传统文化立体展台。包括南汇古城实体模型、浦东老八样树脂模型、盐业文化“煮海熬波”模拟体验、“稻米文化”小游戏等。一整面墙的浦东土布纹样展示和织带、竹篮、刺绣、蒲鞋、松饼等代表性浦东非遗文化实物,展示了浦东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图说:南汇古城实体模型。受访者供图
南汇地区风俗风貌板块,则展示了约200张从上海市档案馆、浦东档案馆和文史收藏家处收集的珍贵老照片,以及由上海乡村素描大师黄根裕历时两年绘制的“沪乡的春夏秋冬”钢笔画素描一组,堪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南汇地区乡村风貌的“清明上河图”。
“一个南汇小囝的成长路”专题展,以污纳(尿布)、草窠、奶膏、木童车、乐口福、毽子、弹珠、烟牌、书包、铅笔盒、铝饭盒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物和手绘图文,展示一个浦东乡下儿童从出生到上大学的成长历程,也可以唤醒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图说:“一个南汇小囝的成长路”专题展等。受访者供图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种质资源库”
汇集千百年来南汇大地上的原生动植物,再现“原乡上海”自然生境也是沪乡空间的一大创新亮点。展馆展示了由知名插画师绘制的南汇本地最常见的25种鱼类和30种鸟类,并展陈约200种本地蝴蝶、甲虫标本。一个大型原生鱼鱼缸可以让观众直观了解浦东河道里的生物多样性。在专业工作室的支持下,100多种已经消失在田间村头的上海原生植物,重新在沪乡空间小院里生长,辅以专业的科普指示牌,方便少年儿童学习植物知识。
沪乡文化创意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沪乡空间的建设目标,意在打造一个传承上海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种质资源库”,也希望成为上海本地人的精神家园、城市人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