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大思政课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内开讲,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师生、龙华烈士纪念馆红色讲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龙华风云》剧本创作代表等共同参与此次大思政课。
龙华烈士陵园供图
此前,为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依托龙华烈士英雄事迹创作的沉浸式红色体验剧本——《龙华风云》,和以此为基础设计的沉浸式红色动漫融媒体验课已在龙陵发布,今天这堂思政课是该体验课的成功落地,这也是龙华烈士纪念馆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建的“红色育人课堂”2024年的第二季课程。
通过将同学们生动演绎的《龙华风云》巧妙嵌入思政课,充分调动学生们在思政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聆听龙华英烈的英勇事迹,学习了知识,感悟了革命精神,坚定了红色文化自信。
情景演绎跨越时空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这些共产党员无惧死亡?革命先辈的精神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如果有一台可以穿越时空的对讲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课程一开始,本堂课的主讲老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庾向芳教授,就向同学们抛出了三个问题。带着问题,同学们一起进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第一节的学习,重温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大家一起来到龙陵监狱,也就是当年关押过近万名革命志士的前国民党淞沪警备区司令部,观看由同学们精彩演绎的沉浸式体验剧本《龙华风云》,感悟龙华英烈精神。
在同学们的生动演绎下,革命先烈们的形象更加立体了,他们在狱中的英勇抗争,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与不屈不挠的意志,着实令人动容。虽然剧本中的角色名是虚构的,但是这些人物原型都是真实出现在历史上的革命英烈。接着,来自龙华烈士纪念馆的红色讲师,为师生们讲解了龙华风云中的真实人物故事。
创作分享推动传播
来自“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的剧本创作团队成员也到场分享了他们创作《龙华风云》剧本的心得。创作团队代表介绍,他们在创作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对龙华烈士陵园提供的烈士资料和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深入了解、学习,最终决定把英雄人物安排在同一时空下的“龙华监狱”,再通过人物关系和情节的设计,把这些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英雄故事串联起来,形成剧本大纲。在这之后,创作团队分工协作,完成内容制作。
随后,庾向芳老师和同学们就课程开始时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互动,几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孟陆雅慧同学说,今天在龙华监狱看到了同学们演绎的龙华英烈,听了龙华烈士陵园的红色讲师们讲授他们的真实故事,深受感动,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用生命捍卫了信仰。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许可同学说,今天的这堂思政课终生难忘,通过沉浸式情景剧的演绎,让我们能够更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守理想,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来自经贸学院的余天一同学说,如果有一台可以穿越时空的对讲机,我想跟这些牺牲的先烈们道一声感谢!我们今天的生活正如您们所愿,我们很幸福!庾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红色育人课堂将持续走进龙陵,推进思政课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结合,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馆方表示,这不仅是一堂走进红色纪念场馆的思政课,更结合沉浸式红色动漫融媒体验课,开启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新篇章。近年来,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以及上海各高校,以红色动漫基地为载体,在思政课建设、社会大美育方面持续发力,不仅推出了动漫《为了出发的记念》《半生归来仍少年》等优质红色题材作品,还通过举行红色动漫大赛、设计沉浸式红色动漫融媒体验课等,鼓励青少年学生和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的推广传播,切实担起了铸魂育人使命。未来,希望更多人能走进龙陵,了解龙华英烈事迹,感悟革命精神,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