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保温杯”淡化海水,可提供超过一周的淡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固液微观界面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介绍

“保温杯”淡化海水,可提供超过一周的淡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固液微观界面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介绍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创 2024-10-25 14:08:1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图说:一款便携式海水淡化器可为落海者提供超过一周的淡水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在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在茫茫大海中生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获取淡水。试想一下,如果他拥有一个小型手持装置,能够快速从海水中提取淡水,他的生存概率将大大增加。

而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方海平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固液微观界面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就有一项落地成果——一款便携式海水淡化器,外型和尺寸类似保温杯的它,重量不到1公斤,可为落海者提供超过一周的淡水。

那么,这个“保温杯”淡化海水的奥秘是什么呢?

其实原理很简单——它内部采用了特殊的氧化石墨烯膜,能够有效阻挡并过滤盐离子,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众所周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其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它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普遍希望利用石墨烯的二维特性来构筑高性能的分离膜,以解决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

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将石墨烯的层间距控制在十分之一纳米的精度,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长期以来专注于水研究的方教授于2008年开始接受这个挑战。

化学家们很早就发现,石墨烯的蜂窝状结构具有一种特殊的电子行为,称为π电子。π电子能够与钠离子等阳离子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离子-π作用。然而,由于水合离子的存在,这种作用在水溶液中通常会被忽视。

方海平团队基于统计物理理论,认识到离子-π作用在水溶液中的重要性,并结合量子力学计算,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提出要利用离子精确控制石墨烯膜的层间距,以实现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

令人兴奋的是,实验成功验证了这一理论预言,相关论文已在Nature上发表。

基于离子控制石墨烯膜的基础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实用化的石墨烯复合海水淡化膜。根据装机实测的结果,该膜的水通量约为美国陶氏海水淡化膜水通量的15倍,是目前最先进的实用化海水淡化膜之一。

此外,团队还制造出“保温杯”大小的便携式海水淡化器,该成果已入选上海市绿色技术目录。除了为海水淡化提供理论支撑之外,方海平教授团队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他们在石墨烯表面还观察到了一氯化钙二维晶体。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房树芬

编辑:杨玉红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