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夜光杯进喀什校园第二季 | 喀什日记:在文学中成长,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夜光杯进喀什校园第二季 | 喀什日记:在文学中成长,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夜光杯朋友圈 2024-10-26 20:00:3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瑜明  

从读美文到写美文,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也看到了学生的自信表达。

  

天刚蒙蒙亮,夜光杯的编辑和上海的摄影家们就从喀什出发,驱车前往泽普。3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这个满城皆种梧桐的小城。这是夜光杯的编辑第二次来到泽普二中。

“很高兴看到泽普二中的学子在‘夜光杯进喀什校园’的活动中成长。”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喆第二次来到泽普二中,上次来的时候,参加活动的是高三学生,现在,他们都已进入了大学学习,“学好国通语,在与人交流沟通中,会让你更有认同感和自豪感,也会让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喆发言(任国强 摄)

在“夜光杯进喀什校园”第二季活动中,泽普二中有三位学生获奖。美合日阿依·图如普是个热爱文学的孩子,高二的她最喜欢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她说,史铁生的文字,让她感受到了语言的感染力,自己读书时,仿佛就在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交流。“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也积累到很多写作素材。”美合日阿依是理科生,但她的语文特别好,她说,阅读提高了她的理解能力,对她的理科学习很有帮助。

获奖学生美合日阿依·图如普发言(任国强摄)

在交流中,作为夜光杯编辑、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我,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在场的学生讲了如何自由写作、快乐写作。我从女儿写作文数字数、作文是不是等于文章讲起,鼓励大家多阅读,多写真情实感,也和同学探讨了我们该向小学生学习什么,希望泽普二中的学子在写作中能认同“兴趣是动力、快乐是载体、生活是源泉”,多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文作者、夜光杯编辑发言(任国强摄)

2025年“夜光杯进喀什校园”第三季将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鼓励新疆地区的学生在做好旅行攻略的基础上写游记。新民晚报夜光杯的老作者、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曾赴新疆行摄逾四十次,以镜头刻画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况。他遍走沙漠戈壁、草原雪山,以上千张胶片及数码影像记录了历史遗存的种种细节。他深入挖掘和拓展西域题材,并通过由学者及专业机构所认可的解读,创作出一系列主题文化摄影作品——“流沙梦痕”“玄奘取经之路”,以及“古代龟兹石窟壁画”等,他和学生分享了行万里路对下笔如有神的帮助。

“写文章和拍摄是一个道理,艺术和写作是相通的。都是一种记录,都要有激情。”丁和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拍摄季羡林和饶宗颐“世纪握手”时的故事,“拍摄时,我动脑筋,也融入了一瞬间的想法。”拍完这张照片,丁和连夜写下《我拍南饶北季》的故事,第二天就刊登在了夜光杯版面上。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分享创作经验(张剑 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丁和鼓励大家平时多记录、写日记,这对写作和拍摄都很有帮助。“平时出去旅行时,我会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如果没有时间,他就先把感想通过录音记录下来,等有空时再整理。

互动环节,学生的热烈让我感动,他们请我推荐阅读书目,请丁和老师讲拍摄德藏新疆壁画时遇到的困难。丁和讲完自己的故事后,鼓励大家“困难不可怕,要去找方法解决”。

说起夜光杯进喀什校园,泽普二中校长马秀娟用了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感谢这样的活动,也被学生的热情感动,“从读美文到写美文,我看到了学生成长,也看到了学生的自信表达。我要鼓励学生多读夜光杯美文,文学的滋养,会让他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泽普二中(曹声浩 摄)

就像泽普二中校园里那句鼓舞学生士气的话: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一起向未来。泽普二中的学子,你们的未来一定会非常美好。(王瑜明)‍‍


编辑:史佳林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