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与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同期开幕

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与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同期开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创 2024-11-17 11:34:1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亚宁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本周末,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与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及主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本次系大会和产业周首次同期举办,以“共创共享共赢 携手新质未来”为主题,采用“1+16+1+N”形式,即1场开幕式及主论坛,16场专题活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沿创新技术、融合发展三大方向),1场“医药工业全球合作典型案例”展示,N场产业周系列主题活动(创新、产业、生态三大主题)。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国际药物信息协会(DIA)全球首席执行官马尔万·法萨拉 (Marwan Fathallah),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翔安创新实验室主任夏宁邵等国内外知名医疗医药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国家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代表共计800余人出席本次开幕式和主论坛。

全球医药领域的进步和繁荣离不开普惠包容的全球产业分工和开放合作。开幕式及主论坛上,5家领军跨国医药企业代表与5家知名中国医药企业代表,共同代表产业界联合发布了《医药产业全球合作发展倡议》(简称“上海倡议”),呼吁坚持开放合作,共创产业发展新生态;坚持互学互鉴,共享产业发展新机遇;坚持普惠包容,共赢产业发展新未来。

DIA全球首席执行官马尔万·法萨拉在致辞中,高度认可了中国在加入和增强全球医药社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指出,构建一个互联生态系统对全球药物研发至关重要。评价中国制药业,不仅已经成为了全球健康的创新引擎,还为强化全球健康解决方案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呼吁,各方加强携手、持续合作,为药物开发和患者护理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共同努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泽的演讲介绍了大脑、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和方向。在报告中他列举了一系列基于跨国团队合作攻关取得的创新成果,展现了全球合作对于深入探索大脑机制,激发前沿创新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国医药工业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正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大会发布了中国医药工业“十四五”期间产业升级突出进展和产业技术未来发展重点领域,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医药产业十大突出进展,列举了新时期医药产业化技术重点发展领域,表征行业创新能力提升,彰显医药工业与国际并跑能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公布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国产创新药数量和质量齐升,共有113个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是“十三五”获批新药数量的2.8倍,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加速创新突破,中国企业开发的创新医疗器械共165个获批上市,产品融合运用深度学习、磁悬浮、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截至目前,我国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3万家,可生产2万余种药品及医疗器械。

伴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生物医药加速突破新气象。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9337亿元,增长4.9%。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1319亿元稳步增长到2023年18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自202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不断推升上海生物医药的全球影响力,向世界发出上海生物医药发展的时代强音。本次开幕式及主论坛上,上海本土生物医药龙头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从培育本土创新药械链主企业的视角,分享了关于打造源于中国的跨国药企的思考。他表示,上海从源头创新贯穿到支付“最后一公里”的系统化产业支持政策使大量生物医药产业切实受益,同时立足上海,复星得以更早开展全球化布局,在全球市场收获更大市场价值。

 


 

编辑:马亚宁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