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科技馆供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去科技馆不仅走走看看,还能玩玩学学。作为全国最受欢迎、世界排名前十的科技馆,上海科技馆有哪些“镇馆之宝”级别的科学教育绝活呢?昨天,上海科技馆首届科学教育“十大精品”项目出炉。 “一平米博物馆”科普教育实践项目、“城市昆虫”主题展览及相关活动、天文馆慕课(CosMOOC)项目等十个项目入选。
“十大精品”项目评选自9月启动后,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各教育项目踊跃报名。经专家初审,共有15个项目入围终评环节,涵盖了上海科技馆科学讲解、科学表演、课程研发、青少年实践活动、公民科学等各个类型的教育项目。终评现场,15名汇报人逐一进行项目展示,5名科学教育资深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进行打分,同时由观众进行现场投票,最终评选出了上海科技馆2024年度“十大精品”项目、最受欢迎奖和提名奖。
作为最“年轻”的场馆,上海天文馆已成为沪上科普教育的网红打卡点。如何充分利用馆内资源?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推出了“太阳大侦探”科普项目。“太阳活动已进入极大期,活跃状态将延续到明年。这个项目是以太阳为核心的天文观测实验,带领小朋友以侦探的身份在不同场景下进行任务探索。小朋友们可以拿着自己的破案笔记去了解太阳的方方面面。”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教育研发部科学老师邬笑夕介绍,“后期我们希望通过馆校合作渠道,将这一项目资源提供给学校,覆盖更多的青少年。”
上海到底有多少昆虫?这个科学家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被来自上海的一项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破解了。破解它的就是入选“十大精品”之一的“城市昆虫”主题展览及相关活动。据介绍,2023年以来,“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作为“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科普讲座、户外工作坊、实地采样、随机数据征集等形式持续开展昆虫调查,发动组织近百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400人次,其中包括自然达人、业余爱好者、亲子家庭、校内学生等。
截至今年4月,“上海昆虫家谱”已收录22目312科3090种昆虫。有170种以上海为模式产地的昆虫物种,名字里有“上海”二字的有21种。 “在公众和我们科学团队共同的努力下,上海的昆虫物种今年又新增了400多种昆虫,这也是目前上海第一份最完整的生物昆虫名录。”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副部长、该项目负责人余一鸣说。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姜道荣表示,上海科技馆一直把推动科学教育作为核心使命,打造了一个具有三馆特色的多元、专业、前沿的教育品牌矩阵。本次推出上海科技馆首届科学教育“十大精品”项目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整合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的丰富教育资源,擦亮上海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金字招牌”,为未来三馆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凝聚信念、统一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