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厉害了!这支射艺队在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上又拿了五块金牌!

厉害了!这支射艺队在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上又拿了五块金牌!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 2024-11-21 12:26:58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炯强  


近年来,“射艺”逐渐成为校园内的热词。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过射箭课的学生对“射以观德”不陌生。“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射艺射箭,还真不是搭一张弓、射一支箭这么简单。

11月16日至17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承办的2024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射箭比赛(高校组)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举行。16所高校的150余名运动员(包含领队教练员共185人)在传统弓个人和团体、反曲弓个人和团体等多个竞赛项目中奋力角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射艺队一举拿下五块金牌:传统弓项目中,男子个人淘汰赛第一,女子个人淘汰赛,混合团体淘汰赛第一;反曲弓项目中,女子团体淘汰赛第一,混合团体淘汰赛第一。 

探寻文化落脚点的有益尝试

2019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射艺)传承基地——这是全国25个基地中的上海唯一;同时也被上海市教委认定为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该项目又被松江区评为“双十佳”特色项目。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怀有坚定的信心,才能拥有从容的心态,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传承需要载体来支撑,在高校校园内开展中华射艺就是探寻文化落脚点的一种有益尝试。

射艺是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为历代儒家学说所推崇,是教育社会贤达的“六艺”之一。西周时期,射艺便已经盛行于古代社会,上至君王天子,下至乡绅大夫,都有参与射礼活动的大量记载,其礼仪和德育价值丰厚。秉持“德礼兼蓄,艺体并重”的理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于2015年3月正式将中华射艺纳入公共体育必修课之中,同时组建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弓箭社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观德射艺队。

坚定文化自信,强调“射以观德”,是学校开展射艺项目的根本要求和价值追求。射艺之艺,一方面侧重对身体的控制和心理的调节能力,是技术。另一方面,射箭过程中的姿态、礼仪、心力、修养体现一种和谐美感,是艺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射艺队的队员们对此感触颇深,也最有发言权。“过去比赛时,一些社会组的选手不太理解我们在比赛前行礼,会问‘你们对着靶子行什么礼?’……但是近些年来,已经很少类似的质疑声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行礼的行列中来。而在传统弓的比赛中如有礼仪缺失,也会受到相应的判罚。”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射的准固然是竞技比赛的标准,但以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射强健体魄,达致君子之道才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目标。在“射艺的圈子”里,大家热爱的永远是那些有实力、懂得相互尊重,并且永远不会舍弃文化的人。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要往深度、广度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并不是第一个开设中华射艺课程的高校,如何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地推进项目建设,往深里走、往广里走、往国际走,学校体育健康学院做了不少探索。

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李永华介绍说:“在项目起步时,我们也是摸着石子过河。在上海市教委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2016年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射箭邀请赛。2017年全国大学生射箭邀请赛正式更名为中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我们通过制定标准、树立品牌、辐射推广,一步步从‘追随者’做到了‘引领者’。”

往深里走:比如建立标准体系。体育健康学院院长张波通过对有射艺记载的史料的挖掘,与清华大学礼射研究中心的专家研讨,逐步建立了规范行礼、靶面、计分等在内的一套标准。上射位前行鞠躬礼,退射位行藏弓礼,取箭前行靶前礼。中华射艺采用方形侯靶,靶分白黑红黄四色区域,白称“侯”,黑称“鹄”,红称“正”,黄称“的”。计分,与侯靶相对应,“的”与“正”均记5分,“鹄”记3分,“侯”记1分,当出现同分时,以“的”多者为胜。比如射艺教材的研发,学院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射艺教材的编写工作,以适应大学生射艺运动开展的需求。再如服装的改良,汉服是中华射艺的文化元素。在各类礼射展演活动中,学校观德射艺队队员都会身着汉服进行展示。服饰也需要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在实用性上进一步改良。

往广里走:通过“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活动,打造“三区联动”共同体。学校体育健康学院切实强化社会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服务工作。作为上海市射艺进校园推广单位,积极推进中华射艺在上海和全国的推广工作。推进上海市22所高校,并包含20多所中小学试点学校开设中华射艺课程,形成了大中小一体化的射艺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计划以上海作为一个中心点打造“万人计划”,开展了与之对应的中华射艺万人公益培训活动。在上海市范围内,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资源,免费为上海市大中小学学生进行公益培训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射艺的魅力。 

放眼国际:未来,学校还计划向留学生开放射艺课程,通过留学生的学习参与和推广达到国际传播效果。“目前国际赛事主要使用的是反曲弓,传统弓项目则在亚洲国家较为盛行。我们希望加大与国际交流学院和孔子学院的交流合作,将中华射艺推向世界。”李永华老师介绍说。

2023年,学校体育健康学院打造的中华射艺数字化博物馆正式上线。中华射艺数字化博物馆从原始时期、先秦、唐等多时期及通过弓、矢、护具、靶等多种分类,包含127个文物展示,23个3D模型,向参观者更为直观地展示射艺这项运动。“希望通过数字化博物馆的形式,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到中华射艺相关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射艺文化的精髓,从而热爱射艺这项运动。”

“三元一体”课程模式——将体育课堂教学、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有机结合——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引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在该模式下,三元之间实现流通,学生参加课程,也可以加入社团,通过选拔进入到俱乐部甚至校队。体育俱乐部实施“课程化管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竞技运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观德射艺俱乐部、冰壶俱乐部、飞镖俱乐部、体育舞蹈俱乐部等都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佳绩。

中华射艺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比,其实是一项“降心率”的运动,它求的不是更快、更强,而是更稳。“无射之射,意在射外”,不止有一位社员说到,射艺让他们变得更加沉稳、心态平和。有的队员说:“对我来说,未来能不能拿到更好的成绩或者能不能继续打比赛,其实无所谓。现在的我特别享受这个团队带给我的温暖。我也想将这种温暖传递下去,让更多的队员感受到射艺的魅力以及我们对射艺的热爱。相比于取胜,我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点滴成长。”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编辑:马丹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