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华人企业家用“愚公移山”精神改变金三角

华人企业家用“愚公移山”精神改变金三角飞入寻常百姓家

侨梁 2024-11-26 12:12:36

来源:综合  

缅老泰三国交界之地的金三角地区,曾是世界著名的毒品生产基地,在人们印象中,“金三角”几乎是邪恶、黑暗、贫穷与冒险的代名词。近年来,金三角的人们放弃种植罂粟而寻求新的发展。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金三角这片土地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笔者日前来到老挝,访问了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主席赵伟。

从老挝首都万象乘坐飞机抵达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眼前的博胶机场是老挝最现代化的、按国际4D标准建设的国际机场。出口迎客的是身着民俗特色服装的老挝少女,机场沿路的棕榈树、现代化的绿色农业基地、远处山坡上万头养牛场……笔者为这眼前的一幕幕感到震撼。

从博胶国际机场出发不到二十分钟就抵达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城市建设繁华而时尚。坐在笔者对面的赵伟,今年72岁,来自中国东北黑土地一个农民家庭。2007年金三角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他用17年的时间,让金三角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当初对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的设想是什么,如何定义“现代化的经济特区”?

答:我最初的设想是将金三角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现代化区域。我定义的“现代化经济特区”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提升,还包括金融的透明化、投资环境的优化和生态可持续的发展。

问:过去的这些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奋斗和挑战,哪些关键时刻或事件对您的发展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起初,许多地方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信任。2007年,我与团队开始探索创建经济特区的可能性。2010年老挝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特区,我们的项目开始逐步实施。目前已经建设完公路网、湄公河护坡、码头、电力系统、自来水供应系统等。我们还同云南省昆明滇池水务公司合作,在经济特区域内建立污水处理厂。今年,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酒店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成为“老挝第一高楼”。

问:在将金三角从“种植鸦片的毒魔世界”转换为现代化经济特区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和策略?

答: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严格遵守老挝法律法规和各种保障机制,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产业链,提供职业培训,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新技能。此外,通过支持农业转型,减少对毒品种植的依赖。在未来,金三角将以旅游为支柱产业,逐步协同发展衍生业态,康养、置业、医疗等都是我们的重点。


图说:金三角经济特区管委会主席赵伟。图源:北欧时报(下同)


图说:博胶经济特区夜景

: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了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发展?如今中老高铁已经开通,您认为这一倡议为地区带来了哪些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为金三角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中老高铁的开通让我们的地理优势得以发挥,使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更加高效。我认为这一倡议为我们引入了更多的外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都是我们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图说:老中友谊街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特区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和融合当地文化?

金三角经济特区常住人口中有40%是缅甸人和老挝人,50%是中国人,我们建起了孔子学院、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办学机构。中老人民亲如一家,双方的优秀传统文化要代代传承、互学互鉴,我们中国人的儒家文化,老挝人的佛教,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融合。

图说:旧时罂粟满地的山坡,如今已变成水果种植基地和高尔夫球场。

在采访的最后,赵伟向笔者提到,金木棉集团、金三角经济特区将全力响应中国的各项政策及倡议,特区将以更勤勉务实的姿态努力谋发展,深化中老两国友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从白山黑水出发的赵伟,在温暖的南方异国,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澜沧江,湄公河,一水连六国。湄公河畔,举世瞩目的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悄然屹立!夜色降临,唐人街的各式餐馆人声鼎沸,曾经种植罂粟的黑色之地,盛放着灼热的木棉之花。

特约撰稿 何儒


编辑:梅璎迪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