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科技馆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让藏品“活”起来的“一平米博物馆”走进更多上海校园。近日,上海科技馆自然藏品进校园暨科创校长空间站“一平米博物馆”特别活动在松江四中初级中学举办。“一平米博物馆”相关活动社团及松江区90多所学校校长师生代表、媒体代表300余人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一平米博物馆”是上海科技馆为深入贯彻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政策要求而重点打造的教育品牌,希望让藏品“活”起来。项目发挥博物馆作为社会化大课堂的功能定位,以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资源为基石,深度融合中小学科学课标,利用校园现有空间,以“场景式、主题化”方式打造小、微、精的特色主题式展览。
自2024年4月30日启动以来,项目成功为松江区首批落地的14所中小学打造了涵盖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典型生态系统等为主题的展览14个,通过藏品展示、知识媒体、互动问答等多样展式形式,让博物馆的藏品来到师生身边,多角度、多领域拓展青少年理性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途径。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向松江区14所学校捐赠了上千本科普图书。
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同时汇集科研人员、自然类藏品、探究活动、课程学习单等资源于一体,孵化衍生出“一平米博物馆”小馆长、科普电影、球幕电影、小小讲解员、小小策划展人、AI和手绘海报大Pk、自然绘画师、标本制作培训等系列配套活动,有效丰富了青少年校内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博物馆教育资源在课堂的教学转化和使用能力,为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双向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特别活动的举办开启了上海科技馆与地方合作共谋发展的新篇章,提升了场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未来,上海科技馆将在科普平台搭建、人才培养、资源共建、活动联办、课题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合作,实现博物馆优质科学研究成果、科普课程、实验表演、科学桌游等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让市民感受家门口的科学教育盛宴。
松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洪萍在致辞中说,馆校合作模式创新,使校外优质科普资源成为学生认识科学的“第一课堂”。区域中小学与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外引内联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了越来越广泛的合作与联系,构建校内校外有机融合的大科学教育体系,提升学校科学教育发展软实力。政府、社会各界和学校跨界联盟,共同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做好加法。
方寸之间,无限视界,一平米无界限。上海科技馆将进一步整合三馆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充分依托“科创校长空间站”已有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的指导下,更好发挥“馆-校-研-企-社”的社会化联动与协同 ,让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青少年群体,将博物馆的馆藏“藏”到中小学校园、将博物馆的展示“展”到中小学校园、将博物馆的研究“研”到中小学校园,为他们打开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神奇窗口。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松江区教育局、科创校长空间站组委会承办,上海市松江四中初级中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