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事业关乎民生福祉,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医疗安全和生命健康,自今年2月最高检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以来,嘉定区检察院依托“嘉昆太”三地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联合三地卫健委共建非法行医大数据模型,借助智能化手段助力犯罪线索的挖掘,破解多地非法行医刑事打击难题。目前,通过模型碰撞发现7条可能涉嫌非法行医罪的线索,其中1条线索已成案,嘉定区检察院将其他6条线索移送至其他检察院。
日前,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以下简称侦监协作办公室)得悉一条非法行医行政处罚线索。行医人胡某某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资格证书的情况下,擅自摆摊开展镶牙活动,后被区卫健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侦监协作办公室接收该线索数据后,将其导入“嘉昆太”非法行医模型进行数据碰撞,发现胡某某曾在2009年和2014年两次因非法行医被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政处罚。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相关规定,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胡某某已涉嫌非法行医罪。”承办检察官黄晔晴详细阐释道。
获取线索后,嘉定区检察院立马组织行动,经与区公安分局、区卫健委多方会商,决定由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案件侦查环节,为侦查工作提供专业引导,同时做好正向衔接工作。
2024年11月21日,经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处被告人胡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然而,在非法行医罪的司法实践中,各地卫健委数据未能实现有效互通,存在少数人员跨区域流窜式作案逃避追责等现象,这一障碍致使跨地区非法行医的情况难以被及时察觉,给多地非法行医的刑事打击增添不少困难。”嘉定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业务主任费晓华介绍。
为打破地区间数据壁垒,今年5月,“嘉昆太”三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侦监协作办公室的桥梁纽带作用,联合三地卫健委共同召开非法行医数据模型调研会,打造“检察+公安+卫健委”数据互联模式,实现上海市全域与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非法行医行政处罚数据全量共享。
同年6月,“嘉昆太”三地检察机关顺利完成非法行医数据模型构建工作,以被处罚人的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作为数据基础,借助模型开展深度碰撞与精确比对,梳理出“嘉昆太”三地600余条因非法行医被行政处罚2次以上的人员名单。
“除了梳理排查因为地区间数据互联障碍存在遗漏被刑事追究的情形之外,模型还会做好对曾经被行政处罚的人员预警预防和重点关注。”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张争辉说。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