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颁出 所评展览过半在京沪

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颁出 所评展览过半在京沪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生活 2024-12-10 18:18:4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翌晟  

 昨天,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10)在上海久事美术馆颁出,中文投稿者奚源斩获大奖。据透露,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收到中文稿件148篇,涵盖中国22个省市及地区。来自北京、上海及广东的总投稿者占到了45%以上,所评展览中,超过50%的展览发生在上海与北京。中文投稿人以学生为最突出的中坚力量,其次为策展人和写作者。

一等奖获得者通过视频发表感言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收到英文稿件196篇,来自英国、美国与德国的投稿数占到英文投稿量的30%左右,与中文投稿不一样的是,英文投稿中,自由撰稿人占比22.22%,其次才是策展人、艺术家和学生。

国际艺术评论奖在中国经历了十年,在这十年历程中,共收获2618篇稿件。组委会和评审团不断探讨艺术评论的标准问题,此外,还讨论了展览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艺术评论写作的影响——是否选择本身并不那么重要,而真正重要的是写作本身,而非其评论的对象。

今年评审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席主席亨利·梅里克·休斯提到:“艺术批评不只是朝向艺术内部观看,它必须关注艺术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与文化。当我们进入图像和视频时代,声音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这不利于批判性写作和思考的现状。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持续致力于更清楚地欣赏并用文字表达所见之物,这不仅锻炼感官敏感度,还让我们的逻辑推理、思想和情感表达变得更好。”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联席主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孙向晨表示:“中英文投稿的方式,让更多非英语思想进入到英语世界之中,是一种把世界不同部分联系起来的努力。在小小一个地球村,相互拜访应该是家常便饭,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渠道。”

现场嘉宾提问

“艺术评论不应仅限于学术界,更应该走向公众。通过举办讲座等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参与艺术评论。我们相信,艺术评论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将激发更多人的创造力和思考力,为社会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主办方之一、久事美术馆馆长谷际庆表示。

奚源的获奖文章题为《终结之后的历史:评“多元现实:1960-1980年代东方集团的实验艺术”》,展览在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艺术中心举行,奚源现在是弗吉尼亚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其核心理论关切是解释“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

此次所有22篇获奖及入围稿件将以双语形式集结成年度文集,于2025年夏季出版。

第十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 10)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办,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爱丁堡艺术学院协办,旨在推动当代艺术的独立评论,汇集中、英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评论,并促进艺术评论者的批判性思考、对话和研究。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编辑:徐翌晟
举报

看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