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阳将“三治一提升”行动,即“治脏治乱治差,实现城乡品质提升”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并结合和美乡村工作重点,通过一系列举措持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为人民群众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文明幸福城市。
截至11月底,完成全县190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改点位13240处,拆除违法建筑、不协调建筑12.82万平方米。
下好谋篇布局“先手棋”
走进松阳县西屏街道周坌村,挖掘机等大型器械正忙着拆除连片老旧房屋和不和谐建筑。这是松阳第二轮“连片拆、连片建、连片整”点位之一。
自11月19日召开全县“三治一提升”工作会议以来,松阳推进违法建筑、不协调建筑拆除和农村“应拆未拆”整治,以“连片拆”推动“连片建”实现“连片整”。
“以连片整治的形式,更有利于村庄整体规划和系统性实施,有助于推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县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工作协调组副组长马骏介绍。同时,松阳还完善建立浙江农林大学设计团队每周驻点松阳办公机制,解决各乡镇“连片建”规划设计需求。
一直以来,松阳县不断在谋篇布局上先行一步,将“三治一提升”深度融合进文明城市建设中。
去年8月,松阳县启动“三治一提升”行动,为确保行动高效推进,围绕“一环两线”这一重点整治区域,开展了全面排查,并划分了41个治理网格,制定了详细的专项行动作战图,不断细化整治方案;构建政策研究机制,完善制定《松阳县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审批管理办法》,出台解决农村村民建房审批历史遗留问题办法及其配套实施细则,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专项行动的推进速度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效率与质量。
打造城乡环境“示范区”
“以前村里有很多荒地,现在环境整洁多了,有草坪,还有这么多健身器材,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了!”古市镇山下阳村村民陈志雄说。
古市镇山下阳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在过去,村里的抛荒地和废弃地一直是困扰村民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全域提升村庄风貌,村里集中开展了多项整治行动,包括清理30余处村庄乱搭建、改造提升103幢建筑风貌、拆除6200余平方米的蓝顶棚和违章建筑。
如今,经过一系列的改造提升,这些曾经的荒地已经焕然一新。迷你型小菜园、灯光球场、休闲健身广场和文化广场节点等公共设施的成功打造,为村民们提供了便捷且舒适的公共空间。
村庄整治是松阳“三治一提升”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展现了松阳正以“示范区”的高标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如今,文明城市建设的探索成果正在全县范围内遍地开花。
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及九大场景建设要求,松阳在南城区块打造滨溪景观轴、步行景观轴和城市生态绿谷,成为松阳城市会客厅和城市文明风尚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松阳还重点整治了“环县城带”——包括637国道县城段、松阳大道、江南公路、东环大桥,以及“一环两线”——637国道沿线和松阴溪沿线。同时,对县城入口、村庄入口等重要空间进行了精心节点设计,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标识小品和公共艺术景观。
走出乡村发展“新路子”
在位于松阳县望松街道西河村的一处房屋内,村民们有的在房间里看电视,有的在公共区域闲坐聊天,虽然是4户不同的人家,却俨然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这里原本是村内一处闲置的村集体房屋,居住在此的都是一些低收入农户,他们因为参与松阳县的“三治一提升”工作需要拆除旧房,但出于经济考虑,并没有意愿参与新房的建设。为解决这些人群的后顾之忧,望松街道创新推出“宅基地换养老”模式,即村民将宅基地交给村集体,村集体提供养老服务。
为此,西河村投入65万元将村内闲置房屋改建为公寓,不仅配备了电视、空调、衣柜等家具家电,还配有公共活动空间、集体厨房等,方便村民拎包入住。“这里既健康又卫生,比老房子的条件好很多,住得很开心。”望松街道西河村村民包水金说。
今年以来,松阳县在“三治一提升”行动中,从基层基础层面开展综合治理攻坚战,在这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不少工作“新模式”,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位于松阴溪西岸的樟溪乡,以松阴溪沿线为整治重点,全面清理了废旧广告牌、抛荒地、乱堆乱放现象、简易棚以及建筑垃圾等,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松阴溪的水质和周边环境风貌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在水南街道的南山村,其最大特色便是背靠国家4A级双童山景区,按照“村庄景区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道路白改黑工程、屋顶平改坡改造、拆除不和谐点位以及开展鸡窝置换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全村的整体风貌,成功地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眼下,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生活,在松阳已“触手可及”。接下去,松阳将坚持以新时代“千万工程”总体部署为指导,聚焦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核心任务,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三治一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县域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活力,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整体风貌协调有序、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彰显松阳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文明、和美、共富的现代化松阳。
通讯员 叶梦雨 杨文艳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