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嘉定区检察院举行嘉定区“共享云端法庭”启动仪式暨民事支持起诉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和典型案例,与嘉定区法院共同建立“共享云法庭”合作机制。
图说:嘉定区检察院举行嘉定区“共享云端法庭”启动仪式暨民事支持起诉新闻发布会举行
《白皮书》显示,2022年至今,嘉定区检察院共受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416件,作出支持起诉决定408件,作出支持起诉决定率为98%,为当事人追回各项损失达4315万余元。案件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反映出社会对于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工作需求的增长。
案件类型日益丰富多元。涵盖人身侵权纠纷、健康权纠纷、产品责任纠纷、合同纠纷、赡养费抚养费纠纷等类型,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事支持起诉案件范围,从传统的讨薪、养老、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向消费、社保、新业态等领域延伸。近三年来,我院办理宣告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4件,消费者预付卡退费纠纷案件3件,劳动者权益保障案件215件。
支持对象覆盖特定群体。不仅实现了对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定群体的全覆盖,还积极探索对社团法人等特殊主体的支持起诉,对社团法人开展涉知识产权领域支持起诉案件2件,重点审查支持起诉的必要性,避免将支持起诉对象标签化、类型化。
支持方式坚持精准多样。不局限于提供法律咨询、强化释法说理、协助申请法律援助、收集证据、出席庭审等传统支持起诉办案模式。同时加大检察和解、公开听证和司法救助、庭前调解等方式,积极履职,真正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够体会到、感受到公平正义。
会上,嘉定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朱海翔与嘉定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陆文嘉共同签订《“共享云法庭”合作框架性协议》,并启动“共享云法庭”。
《协议》明确,检法双方建立高效、便捷的线上支持起诉工作机制,建立高效、便捷的线上支持起诉工作机制,缩短案件办理周期。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司法服务质量,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通过线上平台加强检察院与法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司法协同效率。
《协议》指出,进一步提升法检联动效能,通过在线移送文书、线上开庭以及线上矛盾化解等功能,有效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案件办理的及时性,增强司法透明度,助推支持起诉工作的规范化、便民化。
“我们将借助‘云上法庭’等智慧司法创新成果,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让更多因身体不便、地处偏远或处于特殊困境的当事人更加便捷地参与诉讼,让正义的传递更加高效流畅。”嘉定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王春丽介绍。
市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陈子龙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共享云端法庭”的应用,打造智慧民事检察新样板。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其在远程庭审、调查取证、在线调解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办案效率与质量。积极探索与其他地区检察机关的协作共享,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资源的跨区域协作与整合,推动全市乃至全国智慧民事检察工作的协同发展。持续发挥民事支持起诉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用好已经建立的常态化线索移送机制,注重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支持起诉案件的优先审理、快速裁判机制,让弱势群体能够尽快获得司法救济。积极开展支持起诉案件的跟踪回访工作,了解当事人权益实现情况,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真正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要不断强化协同联动,凝聚民事检察工作强大合力。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