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深静脉置管术,开通7个月大患儿新的“生命线”

深静脉置管术,开通7个月大患儿新的“生命线”飞入寻常百姓家

援疆风采 2024-12-02 20:38:00

来源:上海援疆   作者:综合  

由于静脉输液治疗,患儿得反复静脉穿刺,若遇到患儿穿刺困难,“打针难、补液难”成了常态。近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儿内科重症监护室成功开展了首例深静脉置管术,顺利为一名7个月的婴儿开通了深静脉通道,为患儿提供了新的“生命线”。此项技术的开展,意味着喀什二院儿内科的危重患儿救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时间回到患者来就诊时,满脸泪水的古丽捂着肚子来到喀什二院妇科门诊,看到医生,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医生,请您切掉我的子宫吧,我再也受不了了……”

喀什二院妇科副主任秦风一边查体一边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原来,古丽自2016年开始就反复腹痛、经血潴留,多次反复就诊于各大医院,先后接受了宫腔镜检查术、腹腔镜探查术、开腹探查共5次手术,诊断仍未明确,症状逐渐加重,疼痛严重时甚至出现尿潴留,身心饱受疼痛折磨。

一周前,7个月大的小米因急性腹泻,出现严重脱水并突发惊厥,父母赶紧拨打120电话,被救护车紧急送到喀什二院儿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小米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急性腹泻、重度脱水等10项诊断。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比较常见的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当务之急,是需要对小米进行补液。但由于小米仅7个月大,且脱水严重,血管弹性差,静脉穿刺十分困难。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穿刺困难的患儿不在少数,这也是一直困扰着护士的一道难题。一些患者因营养摄入不足、低体重、早产等导致极度消瘦,或因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导致血管条件极差,还有一部分患儿因烧、烫伤、外伤等导致皮肤、组织损坏无法穿刺,加之病情危重需要长期静脉给药,“打针难、补液难”成了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常态。

因静脉输液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高浓度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及组织坏死,儿科积极探索找寻解决方法。针对小米的情况,上海援疆专家、喀什二院儿内科主任潘岗、儿内科主任罗雅邀请上海援疆专家、喀什二院麻醉科主任王海滨及麻醉科医师进行病例讨论,王海滨结合患儿年龄及病史进行充分评估后,建议对小米进行颈内静脉置管,以保障患儿后续治疗的正常进行。

王海滨介绍,颈内静脉置管在危重患儿的治疗和抢救中有独特的优点,特别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输液、输血或静脉用药频度高、用药品种多、输液时间长且有可能对血管产生刺激作用时,颈内深静脉穿刺不仅减轻了患儿因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便于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在获得家属同意后,王海滨为小米进行B超引导下的深静脉置管术,经过儿科和麻醉科的密切合作,顺利完成深静脉置管,也使小米后续的治疗得到了保障。

罗雅表示,深静脉置管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技术,对于提高重症患儿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操作的成功,不仅为患儿带来了福音,也为喀什二院儿内科在医疗技术方面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儿科今后的急救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喀什二院儿内科会在全科室继续推广该项技术,造福更多的患儿。

编辑:解敏
举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