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周华诚
送娃去读书,送到机场,安检口分别时,亲友开玩笑说:“此时你是不是要去买几个橘子。”大家都笑了,一抹离愁别绪顿时消散。朱自清《背影》里的经典画面如在眼前,这大约是中国孩子的集体记忆;几个朱红的橘子,也成为父爱的代表之物。
老家衢州,也颇多橘子。乡野人家门前屋后,总有几棵橘树,这是寻常的果实,以至于我在课本上读到《背影》时,还对几个橘子不以为意,以为犯不着那样大费周章去买,那时年幼,哪读得懂文字背后的艰辛与慈爱。
衢州素以“两子”为傲,一是孔子,二是棋子。橘子还排不上号。我曾供职过的报纸《衢州日报》,有个副刊版面就叫“橘颂”,刊发一些文学作品,版面之名出自屈原的《九章》,一直沿用几十年。也可知,橘子在衢州也算是地方名物。
其实浙江省内,出橘子的地方不少——台州的黄岩出蜜橘,皮薄肉嫩,味极甜美;临海涌泉也有蜜橘,甘美少有;宁波的象山红美人,这几年也是声名大噪,有几年还论颗来卖,价格高昂;衢州有椪柑,温州的瓯柑也很有名,我在温瑞塘河里的三垟湿地去采过瓯柑。柚子呢,也很多,玉环文旦,苍南四季柚,老家的常山胡柚,甚多也。若要历数外省的柚子,简直不胜枚举。总而言之,长江以南温暖的地方,都适合橘子柚子生长;橘子和柚子家族本就庞大,加上各种品种一杂交,出来的名目就更多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有一种金橘,像是金弹,我不知道是哪里的特产,水果店里常见,连皮带肉一起吃。有人把金橘压扁,做成金橘果脯,从前还是珍贵的东西,现在不太见得到了。金华有佛手,也是柑橘大家族中的一员,云南等地也有出产。
我常用来泡水喝的东西,化橘红,出自茂名化州。这东西很苦,一片就可以泡一杯水喝半天,有化痰止咳之效。我有一段时间老是咳嗽,久不见好,就去买了化橘红。起先泡水来喝,觉得奇苦,无法下咽,喝久了,倒是喜欢这种清苦的味道。说到泡水来喝,又不得不提到陈皮。陈皮也是橘子皮,只是越陈越好,冬天用陈皮和老白茶一起煮来喝,越煮越香,越喝越暖。小青柑,人家是把未成熟的青橘挖去果肉,把茶叶填到里面,再扎紧晒干。整颗的小青柑丢在茶壶里煮,味道缓缓释出,也可以一直煮很久,喝很久。
柑橘果实有芳香之味、药用价值。常山胡柚的青果,做成一味中药“衢枳壳”,已经入了药典。衢州人煮鸭头兔头鸭掌和鱼头,都会在锅里放一些橘子皮,要是炖羊肉,更要用到橘子皮。有的人家,在做金瓜酱时,也放一点橘子皮在里面,会增加味道的丰富性和层次感。金瓜酱,也就是南瓜干,我们小时候的美食,不可多得,至今是我最爱。母亲秋天做一点金瓜酱,在竹匾里摊晒,我在书房喝茶看书,一会儿去拿一把,一会儿又去拿一把,吃得停不下来,真是喝茶的绝配。
要说到厨子最爱的柑橘类水果,香柚和柠檬可排在前列。我在写《金果谣》时,专门写到香柚。这个果实产自日本,一颗小小的香柚,卖得很贵。但香柚果肉极为酸涩,不能直接食用,可是挤出的汁液,用来搭配生鱼片等物又极佳。香柚其实是唐物,中华大地上的果实,现已重新引种到中国大地上,在常山等地有大面积栽种。香柚与胡柚双柚合璧,成就了一种果汁,口味很好,已然风靡天下。
胡柚耐贮存,很好吃。一般来说,果皮没什么用,有的人家果皮放在家里,当香料用。我要是闲着没事,会把胡柚壳削去外面的油囊层,只留中间厚厚棉被一样的絮层,然后用水浸泡。浸泡后挤压,再浸泡,再挤压,如是者四五遍,七八遍,直到不太苦,再切成丁,与辣椒同炒,味道极好,也是下饭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