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交会对接最快纪录“上海制造”护航

来源:新民晚报 2025-11-01

3.5小时,这是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承担了神舟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等研制任务。

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需耗时2天完成在轨交会对接,到神舟二十一号3.5小时实现自主交会对接,神舟飞船稳步进阶,成为能适应复杂环境、兼具高可靠与多功能的天地往返载人航天器。提速升级的背后,八院产品新增开展10余项的模拟飞行测试,并结合数十项故障预案开展多轮系统级联合演练,全面验证了处置策略的匹配性和有效性。

作为交会对接的关键产品——对接机构,是一套机电差动式对接系统,可通过缓冲装置消耗不同位移方向的碰撞缓冲能量。早期神舟八号采用固定阻尼刚度的机械式传动缓冲系统,好比“固定硬度的弹簧”,只能应对特定力度的碰撞,对接适应范围较小;如今优化为“刚柔并济”的受控阻尼缓冲系统,面对不同吨位、不同情况下的对接工况,都能实现灵活缓冲、精准对接,大幅提升了对接机构的对接适应能力,为后续任务筑牢可靠技术基础。

作为神舟飞船的供能“心脏”,电源分系统在保障电源功率、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未雨绸缪。研制人员针对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应急电源、返回着陆电源、返回舱火工品电源和轨道舱火工品电源所采用的锌银电池进行了“重点升级”,包括隔膜改进,提高电池强度和耐腐蚀性,并优化锌银配比,通过减缓隔膜氧化为电池使用寿命“续航”。同时,电源分系统进一步优化了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控制方式,设置了防止电池过充、过温以及过放“三重保险”。此外,为适应此次快速交会对接任务,电源分系统细化完善了应急处置方案、修订15项应急预案,进一步提升了任务的可靠性。

在载人航天事业里,唯有做到精细精准,才能写好每次任务的“成功脚本”。针对任务难度大、环境效应多、发射密度高的特点,飞船团队从技术、产品、管理、操作4个维度,拆解出32个具体要素全面开展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特别是围绕任务特点分析、关键特性识别、测试试验覆盖性和充分性分析等方面,全面确认和评估产品技术风险项目,并形成了可落地、易操作的数字化管理要求,还建立起了风险控制数据库,进一步提升载人航天工程的风险识别与管控能力。

本报记者 叶薇 通讯员 杨华星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VM-22-20-rocky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