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增长乏力 欧元区经济复苏受掣肘

欧洲央行“按兵不动”进入“延长观察期”
来源:新民晚报 2025-11-01

欧盟统计局10月30日公布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勉强实现0.2%的增长,略高于市场预期。分析人士指出,明显的下行风险仍在压制经济复苏前景,对欧元区经济形成掣肘。

德国动力不足

三季度欧元区主要经济体表现明显分化。在贸易与内需推动下,法国经济增长0.5%。而德国与意大利经济陷入停滞,勉强避免衰退。其他国家经济表现喜忧参半,瑞典以1.1%的增速居首,而爱尔兰、芬兰与立陶宛均出现萎缩,“冷热不均”态势持续。

分析人士指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经济整体加速的关键因素。继第二季度环比萎缩0.2%之后,第三季度德国经济零增长。目前,德国政府正扩大基础设施和国防投入。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增加公共支出将促进德国经济增长,但刺激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不及预期。

法国经济虽在第三季度表现强劲,但仍深陷政治与财政困境。在一系列信用评级下调之际,法国央行警告,由于无力应对不断上升的债务,法国经济正面临“逐步窒息”的风险。

通胀前景未明

欧洲央行10月30日再度宣布维持现有关键利率水平不变,这也是自今年7月以来连续第三次“按兵不动”。观察人士认为,欧元区前三季度的经济微弱复苏与通胀回落,使欧洲央行进入“延长观察期”的策略阶段。当前政策既非收紧,也未全面转向宽松,而是保持灵活性,为未来可能的经济拐点留出空间。

欧洲央行认为,全球贸易争端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然持续,欧洲通胀前景不明朗。面对相互交织的压力,需要在“稳物价”和“保增长”之间精确把握平衡。不少经济学家表示,欧洲央行在当前贸易环境下倾向于维持现状,未来再次降息的门槛很高。

不确定性犹存

近年来,欧元区经济整体增速偏低,阶段性停滞时有出现。在高通胀影响逐步消退的同时,企业在外部需求走弱和贸易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投资意愿趋于谨慎,与面临的结构性压力相叠加,进一步削弱了欧元区的竞争力。

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欧元走强影响,欧元区国家出口更加艰难。尽管美国与欧盟在7月达成贸易协议,但并未驱散贸易领域的阴影。

荷兰国际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贝尔特·科莱恩表示,欧洲内部的政策风险与政府预算和改革议程相关,国际风险则集中在全球经济放缓与贸易政策上。尽管预计未来一年经济增长将逐步加快,但鉴于内外部不确定性,“我们对这是否意味着欧洲经济开始持续加速增长仍持谨慎态度”。

新华社记者 康逸 单玮怡 英华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VM-22-20-rocky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