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客户端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载APP

手撕鳕鱼干

来源:新民晚报 2025-11-01

李长声

不爱吃干鳕鱼丝之类的东西,因为不容易嚼烂,不觉得好吃。但不爱是近年来的事。三十多年前东渡,发现了这种便宜吃食,没少买来下酒,探亲时还当作日本特产买些带回国。后来国内也有了,包装更日益精美,大概现在日本货架上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鳕”这个字,我在日本初次见面,原来是日本造的汉字。望字生音,顺嘴念作雪。日本从中国拿来汉字,自己也仿造了一些,叫国字,也叫和字、和制汉字,且译之为和字。鱼鸟之类的字尤其多,例如鰯,就是沙丁鱼,又如鳰,琵琶湖别称鳰海。他们造字多用会意法,例如鳕,鱼“+”雪,意思是雪天里捕捞的鱼。和字为固有语而造,当然不会有音读(汉字本家的读音),我们拿过来一律当作形声字。例如辻,意思是十字街头,我们就读若十。

鳕鱼不值钱,江户时代也不是高贵的鱼。芭蕉1684年出游八个月,撰写了此生第一本随笔《野曝纪行》,途中吟旅店即兴:“踯躅红欲燃,店头插花花后女,手撕鳕鱼干”。俳句定型是十七音节,以节奏断作五、七、五,但芭蕉这一首破格,三句为六、八、五。我好用汉俳的形式尝试翻译出俳句的原型,如果偏要凑齐自然数的话,那就是“才红即如火燃,插一束踯躅花后女,手撕鳕鱼干”。太宰治在自传体小说《津轻》中写道:“我决不是在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这种暴风骤雨般的款待是津轻人爱情的表现。所谓干鳕,就是把大鳕鱼在风雪中冻干,是芭蕉翁们好像为之喜悦的淡淡的闲雅之味,S家的檐廊下挂着五六条。S摇摇晃晃站起来,拽下两三条,用铁锤乱砸一气,伤了左拇指。又跌倒,几乎爬着给大家斟了一圈苹果酒……”

将鳕鱼剖开,薄薄涂一层盐,寒天里晾干,硬如木棒,也叫它棒鳕。旅店的女人把砸松的干鳕撕成糸,供旅客食用。芭蕉的这首俳句有点像17世纪的荷兰油画《倒牛奶的女人》,“撕干鳕的女人”描绘了俗世日常的风景。倒牛奶的画面有面包,而插花在日本是生活的艺术,随处可见。日本人过去不是站着活,而是跪着坐着,一束插花便遮挡了女人,不会像西方女人倒牛奶那般的高大。诗无达诂,也有人解说:芭蕉坐在店头小憩,蓦地看见了一个女人,不知是店员还是顾客,躲在踯躅花后面偷偷撕扯干鳕吃,很有点不雅。

大伴家持有一首和歌:“蹊径拂春风,满园映绯红,桃之花灼灼,少女立玲珑”,两相比较,可看出芭蕉如何把自古吟咏的“树下美人”俳谐化,野趣盎然。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VM-22-21-rockylinux